CLC Number:
[1] 储泽祥,王艳.汉语OV语序手段的指称化效用[J].世界汉语教学,2016(3). [2]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 [3] 龚千炎.现代汉语里的受事主语句[J].中国语文,1980(5). [4] 陈昌来.论汉语句子语义结构中的受事[J].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5] 邱贤,刘正光.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中的几个根本问题[J].外语学刊,2009(6). [6]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3. [7] 徐枢.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C]//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50-63. [8] Huang, C T. James(黄正德). 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D]. MIT, 1982. [9] 储泽祥.是袋子什么都能装,还是物件单一——汉语“主宾句位高效”的类型特征[C]//南开语言学刊: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76-85、186-187. [10] 宋文辉.关于宾语必须前置的动结式[J].汉语学报,2006(4). [11] 郭锐.述结式述补结构的配价结构和成分整合[C]//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68-191. [12] 黎锦熙.汉语语法初步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0. [13] 刘世儒.现代汉语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02. [14] 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222. [15] 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J].中国语文,1994(3). [16] 赵振才.汉语简单句的语序和强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