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
  友情链接
·
  期刊信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  编:孙杰远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邮发代号:48-44
单  价:9.00
定  价:54.00
标准刊号: ISSN 1001-6597
CN 45-1066/C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      更多>>
当期文章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
2025年, 第6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7-05
上一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是“赫斯冲击”还是“施蒂纳冲击”——再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始论题和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过程
周凡, 刘千寻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1-19.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1
摘要 ( 15 )   PDF(1291KB) ( 3 )   收藏
近年来,学界逐渐开始关注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同时存在一种抬高施蒂纳的倾向,即“施蒂纳冲击”。这种观点认为,施蒂纳批判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始论题且施蒂纳启发了马克思最终超越费尔巴哈进而创立唯物史观。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成文史来看,先于H11(施蒂纳批判)写作的H5a是表达唯物史观的最初文本。马克思自《神圣家族》出版后从未将施蒂纳作为主要论敌,也不可能在《维干德季刊》第3卷发表之前就开始写作H11,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始论题不可能是施蒂纳批判。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心论题(即唯物史观的创立)来看,马克思确立新世界观的关键环节是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然而是赫斯而不是施蒂纳启发了马克思最终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且赫斯也启发了马克思以进一步超越赫斯的方式批判施蒂纳。因此如果说有谁对马克思造成了“冲击”(启发),那也应该是“赫斯冲击”。当然,反驳“施蒂纳冲击”说并不意味着回避施蒂纳的作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施蒂纳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走向否定一切普遍性的虚无主义,因此施蒂纳批判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清算虚无主义、论证共产主义价值维度的重要契机。对“施蒂纳冲击”说的批判性考察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科学认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哲学革命历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基于“居利希笔记”的文本学研究
付可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20-28.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2
摘要 ( 14 )   PDF(1136KB) ( 1 )   收藏
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状况加以考察,是正确通达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道路的必然要求。“居利希笔记”给《共产党宣言》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献支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也为马克思恩格斯继续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入口。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了对资产阶级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性解读之中,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启了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的思想征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治理现代化研究
把关系带回契约:老旧小区长效治理的现实逻辑——基于成都市信托制物业的探讨
叶林, 卢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29-39.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3
摘要 ( 14 )   PDF(1169KB) ( 3 )   收藏
老旧小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面临着失管、弃管、物业管理纠纷等难题。单位制解体后住房管理从由行政力量主导转变为以市场契约为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确定管理权责。然而,现有契约治理机制忽视了老旧小区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灵活多变的场景,难以有效回应老旧小区治理的诉求,需要将关系带回到契约中。通过成都市信托制物业典型案例对这一观点进行印证和阐释,总结老旧小区中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要素呈现以及阶段性变化,强调老旧小区治理机制的运用应与治理情境相结合,减少物业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和治理成本,系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视角下社区网格员行为逻辑研究
舒丽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40-49.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4
摘要 ( 15 )   PDF(1147KB) ( 1 )   收藏
社区网格员是社区空间的街头官僚,通过揭示社区空间特征对社区网格员行为逻辑及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有助于为街头官僚研究及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贡献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谱系。对比农村社区空间,城市社区空间的特征突出体现在模糊性、边界性、私密性、嵌入性几个方面。城市社区的空间特征使得同属街头官僚的社区网格员的行为逻辑无法走向单向度的官僚化,即“欺上瞒下”,而是表现为“瞒上”与“尊下”逻辑并存。同时,城市社区空间的不规则性使得表征技术治理现代化路径的网格化管理易陷入技术治理的异步困境,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因此,城市社区须慎重选择单向度的技术治理现代化路径。另外,社区空间的多维特征存在自反性,会导致社区治理走向失效,从实现社区治理有效的角度出发,强化以群众工作能力为代表的基础性治理能力有助于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化引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形态——基于D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案例研究
柳红霞, 张平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50-62.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5
摘要 ( 14 )   PDF(1196KB) ( 1 )   收藏
党建引领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既有研究对党建引领实现机制的探讨偏重于强调党组织的主体能动作用,而对于空间在党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关注略显不足。社区治理具有空间化属性,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空间性的交叠融合衍生出“空间化引领”这一实践形态。通过深入分析D区三个典型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历程,发现:党组织全过程主导空间生产,建构出具备亲民化结构设计、实效性功能配置、公共性价值表达的社区空间,进而以社区空间为媒介密切党群情感纽带、生成高效服务场景和塑造社区共同规范,空间化引领由此实现。空间化引领能够产生强大的治理效能,具体表现为党的基层民意基础有效夯实、社区治理能力显著强化、社会参与更为广泛以及多元共治格局逐步成型。因此,空间化引领是党建实践在思路与机制层面的重大创新,对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数字化专题
人机共生智慧教学:样态、机理及其实现路径
刘革平, 农李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63-75.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6
摘要 ( 13 )   PDF(1299KB) ( 1 )   收藏
智慧教学中的人机共生特征是人机协同化和人机共创化。人机共生的智能化教学样态包括人机共教、人机共学以及人机共融。人机共生智慧教学对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作用机理表现为: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加工过程来看,从信息获取到实践输出是一个有效认知的过程;多元化的实践输出为多模态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可以精准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以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价值取向组织课堂教学,有助于角色扮演、小组协商等教学环节的实施,进而促进学习者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基于人机共生的人机共教、人机共学和人机共融的多模态学习方式可以拓宽学习者的认知广度,挖掘学习者的认知深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智能技术赋能智慧教学的路径包括: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打造“智慧+教学”;促进学习资源广泛化,建设“智慧+资源”;强调学生学习个性化,实现“智慧+学习”;注重课堂管理系统化,推进“智慧+管理”。人机共生在智慧教学中的应用要以“智”利教,创设智能化课堂环境;以“智”促学,强化智能化学习方式;以“智”赋能,构建智能化教学模式。人机共生的智慧教学对于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实现智慧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符合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师范视域下高校虚拟教研室构建路径探析——以智能教育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为例
曹晓明, 徐诗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76-88.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7
摘要 ( 17 )   PDF(6118KB) ( 1 )   收藏
虚拟教研室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关键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也是高校融合信息技术加强教研创新、践行未来教学、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师范类院校肩负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师范教育使命,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创新型新师范教育需要虚拟教研室在教研组织、技术与模式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新师范教育的虚拟教研室模型,其数字空间应包括“认知与意义建构”“社会与交流”“教研与反思”三类空间,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以智慧教研为典型特征的虚拟教研共同体。有效的虚拟教研依赖于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与活动机制的建立,通过机制激发共同体成员的“内驱力”与“存在感”。支持协同教研的数字平台是建立虚拟教研社区社会性连接的前提与基础,虚实融合的课程群则是落实“新师范”教研数字化转型系统推进的有效载体。作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场,虚拟教研室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数字技术赋能下基层教研的新图景,但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亟待突破:一是共同体成员的黏度问题;二是适切的智能化教研活动平台的匮乏问题;三是从虚拟教研向智慧教研的进阶问题;四是虚拟教研室共性目标与新师范教育的特色发展相协调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教材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及运作机理
周信杉, 尹春杰, 高金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89-99.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8
摘要 ( 16 )   PDF(1179KB) ( 1 )   收藏
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亦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基于ISM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数字教材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视为生成动因、运行环境、教学实施和服务管理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对关键要素层次化,可发现不同要素在有序衔接与耦合联动的基础上,形成由政策指引和个体需求所组成的基础层,逐步走向由课堂氛围和教学内容所组成的目标层的作用路径,并凸显出“初始动因—过程推进—结果呈现”的层级关系构型。根据关键要素及其作用规律所呈现的经验,数字教材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育人为本的数字教材建设逻辑、夯实技术支撑的课堂教学保障基础,以及加强以管促建的数字教材管理机制。这回应了“数字教材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何以可能”这一主题,不仅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发挥数字教材育人功能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专题
数字化转型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吗?——基于新兴古典超边际的分析与实证
陈东, 刘俊哲, 赵春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100-121.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9
摘要 ( 12 )   PDF(1367KB) ( 1 )   收藏
基于全国第十四次民营企业调查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新增投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企业的新增投资规模和预期,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强化机遇意识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还贷压力这两条途径来推动新增投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在规模较大企业、走出初创期企业、非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企业、非重点技术产业类企业中表现更强。绩效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新增投资来推动营收规模增长。从外部障碍清除和内部企业家思想重塑的视角合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可采取相应对策:抓住机会推进数字化转型;重视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途径;注重数字化转型程度和不同环节的作用发挥;分类施策,发挥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管认知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郭韬, 薛玉, 卢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122-136.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10
摘要 ( 13 )   PDF(1220KB) ( 2 )   收藏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管团队认知如何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增值,既是科学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难题。以202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阶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数字经济认知水平和认知独特性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在高管认知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高管认知独特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地区数字化水平在高管认知水平、高管认知独特性与动态能力的关系中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从认知与能力视角揭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及规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可采取有效措施:在企业层面,进一步提升高管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识和信念准则;在政府层面,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数字经济政策,提升区域内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数字经济安全测度及空间演变特征
姚树俊, 许俊宝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137-155.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11
摘要 ( 15 )   PDF(4312KB) ( 1 )   收藏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安全逐步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2011—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安全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熵权—变异系数法的几何平均值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系统检验中国数字经济安全水平及动态演进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基础设施建设、要素流通环境、经济发展韧性、绿色低碳发展和风险监测水平等五个维度中,绿色低碳发展指数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风险监测水平指数始终低于其他维度;第二,中国数字经济安全水平整体为“稳步攀升—波动下滑”趋势,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安全水平高于整体、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安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第三,中国数字经济安全发展较为稳定,在连续两年之间跨层级转变的概率较低。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数字经济安全状况的区域差异和演变趋势。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安全水平,可采取措施: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打造数字安全联通体系,缩小各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发挥空间联动效应,强化区域风险监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新探
考古与文献双重视域下的夏代文字
袁广阔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4):  156-166.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12
摘要 ( 16 )   PDF(1196KB) ( 20 )   收藏
郑州商城出土的“甲骨文”与小双桥遗址的朱书陶文证明早商已经步入成熟文字时代。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文与殷墟同类文字存在承袭关联,说明二里头文字与商代文字之间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考古类型学比较研究表明,商文字中存在夏代礼制与族徽文字的基因,这不仅是对礼制文化的承袭,更是文字记忆体系的反映。二里头文化大型都邑的出现标志着夏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国家形成并进入文明时代。二里头文化的陶文、殷墟甲骨文和传世文献的互证,进一步证实了夏代典籍的存在,尽管部分典册文献在传承中被改写或湮灭,但其核心内容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互相印证,构建起“夏文字—早商文字—殷墟甲骨文(金文)”的演进链条。夏文化文字发现较少可能与文字载体(如竹简)不易保存有关,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共同证明夏代已进入文字时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5
Vol.61
No.3 
2025-05-05
pp.1-166
No.2
2025-03-05
pp.1-168
No.1
2025-01-05
pp.1-146
2024
Vol.60
No.6 
2024-11-25
pp.1-162
No.5
2024-09-25
pp.1-154
No.4
2024-07-25
pp.1-142
No.3
2024-05-25
pp.1-162
No.2
2024-03-25
pp.1-170
No.1
2024-01-25
pp.1-150
2023
Vol.59
No.6 
2023-11-15
pp.1-158
No.5
2023-09-15
pp.1-132
No.4
2023-07-15
pp.1-148
No.3
2023-05-15
pp.1-144
No.2
2023-03-15
pp.1-164
No.1
2023-01-15
pp.1-154
2022
Vol.58
No.6 
2022-11-15
pp.1-160
No.5
2022-09-15
pp.1-156
No.4
2022-07-25
pp.1-150
No.3
2022-05-15
pp.1-130
No.1
2022-01-25
pp.1-144
2021
Vol.57
No.6 
2021-11-25
pp.1-139
No.5
2021-09-25
pp.1-148
No.4
2021-07-25
pp.1-152
No.3
2021-05-25
pp.1-142
No.2
2021-03-25
pp.1-130
No.1
2021-01-25
pp.1-156
2020
Vol.56
No.6 
2020-11-25
pp.1-171
No.5
2020-09-25
pp.1-158
No.4
2020-07-25
pp.1-132
No.3
2020-05-25
pp.1-140
No.2
2020-03-25
pp.1-144
No.1
2020-01-25
pp.1-120
2019
Vol.55
No.6 
2019-11-25
pp.1-120
No.5
2019-09-25
pp.1-116
No.4
2019-07-25
pp.1-132
No.3
2019-05-25
pp.1-154
No.2
2019-03-25
pp.1-140
No.1
2019-01-20
pp.1-124
2018
Vol.54
No.6 
2018-11-20
pp.1-180
No.5
2018-09-10
pp.1-126
No.4
2018-07-18
pp.1-130
No.3
2018-05-20
pp.1-130
No.2
2018-03-20
pp.1-120
No.1
2018-01-20
pp.1-96
2018
Vol.1
No.1 
2018-01-15
pp.1-0
2017
Vol.53
No.6 
2017-11-20
pp.1-128
No.5
2017-09-20
pp.1-128
No.4
2017-07-20
pp.1-126
No.3
2017-05-20
pp.1-126
No.2
2017-03-20
pp.1-124
No.1
2017-02-20
pp.1-128
2015
Vol.51
No.6 
2015-11-10
pp.1-165
No.5
2015-09-10
pp.1-200
No.4
2015-07-10
pp.1-144
No.3
2015-05-10
pp.1-178
No.2
2015-03-10
pp.1-186
2014
Vol.32
No.3 
2015-05-10
pp.121-124
» 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 ( 4155 )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6): 96-106
» 个人成长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功能 ( 3241 )
  陈世民,余祖伟,高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4): 83-91
» 短视频多平台传播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3198 )
  曾润喜, 莫敏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1): 133-144
» 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场景、风险挑战、模式路径与对策措施研究 ( 3080 )
  石培华, 王屹君, 李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98-116
»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现实图景——教师对ChatGPT的应对策略分析 ( 2802 )
  陈增照, 石雅文, 王梦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75-85
» 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探究政策过程中的互动效应 ( 2595 )
  李文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3): 19-42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 ( 2573 )
  陈强, 彭雅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72-85
»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的应用与规制”笔谈 ( 2513 )
  于文轩, 马亮, 王佃利, 韩志明, 谢新水, 叶林, 文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28-53
» 人机交互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 ( 2454 )
  陈靓影, 王广帅, 刘俐俐, 刘乐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3): 111-119
» 什么是技术治理? ( 2371 )
  颜昌武, 杨郑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11-22
» 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的百年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考察 ( 2369 )
  张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1-16
» 英印帝国前印度土邦的形成及土邦模式研究 ( 2236 )
  李加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2): 146-154
» 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路径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 2142 )
  石培华, 翟燕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4): 114-128
» 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 ( 2111 )
  刘鹏, 钟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28-39
» 均衡与适配:地方政府数字经济政策的文献量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偏好”的分析视角 ( 2020 )
  谭海波, 郭倚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5): 100-116
» 地方政治空间的权力逻辑:明代广西府江兵巡道之成立 ( 1916 )
  江田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138-150
» “荒诞中的理性”: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嬗变及社会心态表征 ( 1913 )
  郭小安, 段竺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6): 133-145
» 从四六到骈文——论骈文的名称演进与文体辨析 ( 1837 )
  张作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3): 99-107
» 什么是空间治理? ( 1832 )
  颜昌武, 杨怡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1): 20-31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意义及其实现——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思考 ( 1801 )
  王卉,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3): 85-91
» 什么是技术治理? ( 3386 )
  颜昌武, 杨郑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11-22
» 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 ( 2344 )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6): 96-106
» 对越南“黄沙、长沙”主权要求及历史依据的评析 ( 1962 )
  秦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53 (2): 9-18
» 深度学习的教育学研究:缘起、内涵与展望 ( 1714 )
  许锋华, 余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5): 147-156
»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意蕴、机制与路径 ( 1709 )
  许锋华, 胡先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4): 68-79
» 什么是空间治理? ( 1485 )
  颜昌武, 杨怡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1): 20-31
» 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场景、风险挑战、模式路径与对策措施研究 ( 1481 )
  石培华, 王屹君, 李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98-116
»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辨析及其实践意义 ( 1359 )
  班建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51-60
» 个人成长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功能 ( 1286 )
  陈世民,余祖伟,高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4): 83-91
» 短视频多平台传播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230 )
  曾润喜, 莫敏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1): 133-144
»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1130 )
  韩喜平, 马晨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1): 1-7
» 社会公平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094 )
  高文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5): 28-44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意义及其实现——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思考 ( 1049 )
  王卉,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3): 85-91
» 人机交互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 ( 1039 )
  陈靓影, 王广帅, 刘俐俐, 刘乐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3): 111-119
» 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 1035 )
  王伟进, 陆杰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6): 146-158
»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903 )
  钞小静, 孙艺鸣, 王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120-135
»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现实图景——教师对ChatGPT的应对策略分析 ( 889 )
  陈增照, 石雅文, 王梦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75-85
» “道德运气”问题与道德哲学的当代发展——基于伯纳德·威廉斯的批判性立场 ( 884 )
  贾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4): 43-48
»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机遇还是鸿沟 ( 870 )
  王小华, 程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5): 127-146
»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可能困境与突破路径 ( 822 )
  张家军, 吕寒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61-71
» 《新夏娃的激情》和《神经漫游者》中的哈拉维式赛博格 ( 803 )
  孙梦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2): 67-73
» 论海南军话的来源和归属 ( 785 )
  冯法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53 (3): 74-81
» 劳动教育是什么? ( 758 )
  徐乐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114-122
» 新课标引领下的教研活动:方向、路径与模式——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的政策文本分析 ( 732 )
  张鸿儒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5): 64-73
» “五四运动”:历史评价与时代价值 ( 728 )
  杜利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5): 33-41
» 扎根理论: 方法误用与正本清源 ( 696 )
  陈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6): 79-93
»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 ( 694 )
  李晓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6): 107-115
» 马钢宪法探析 ( 691 )
  李翔宇,刘茜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5): 185-195
»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683 )
  黄顺春, 邓文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82-93
» “人工智能+医疗”的风险研判及治理路径 ( 673 )
  钟晓雯, 高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Vol. 60 (4): 29-41
» 具身认知视域下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路径与支持策略 ( 619 )
  贾文斌, 胡雨佳, 张静, 肖二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Vol. 61 (1): 85-94
» 人工智能依赖对创造力的影响与未来教育发展路径的省思 ( 619 )
  刘蕾, 张新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Vol. 60 (1): 83-91
» 清华简伊尹诸篇与商汤居地及伐桀路线考 ( 616 )
  陈民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2): 1-11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 ( 610 )
  陈强, 彭雅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72-85
» 形式主义地“讲政治”:基层策略主义的新表现 ( 609 )
  欧阳静, 王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1): 88-96
» 论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下的执行问题 ( 608 )
  孙南申, 孙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1): 55-64
» 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路径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 596 )
  石培华, 翟燕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4): 114-128
» 住房负担与生育意愿:正向激励还是资源挤出 ( 591 )
  唐重振,何雅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4): 61-67
» 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绿色发展——基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视角 ( 579 )
  柳春, 余进韬, 龚星宇, 张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Vol. 60 (4): 97-115
» 数字基座赋能学校综合评价:问题挑战、评价体系与实践案例 ( 578 )
  马志强, 余承珂, 杨桂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Vol. 60 (6): 73-86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