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
  友情链接
·
  期刊信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  编:孙杰远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邮发代号:48-44
单  价:9.00
定  价:54.00
标准刊号: ISSN 1001-6597
CN 45-1066/C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      更多>>
当期文章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
2025年, 第6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05
上一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技术封建主义假说及其悖谬——如何解读塞德里克·杜朗的《技术封建主义》?
蓝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1-11.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1
摘要 ( 13 )   PDF(1100KB) ( 6 )   收藏
在2020年前后诞生的技术封建主义思潮中,法国左翼经济学家塞德里克·杜朗的《技术封建主义》一书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杜朗从加州意识形态出发,评析了当代高科技创新公司及其对应的硅谷共识的神话。这些高科技公司的成功并不在于其领导者的知识和涵养,也不在于他们的创新精神,而在于他们垄断了一种新的土地:无形资产。他们开创了知识产权租金、自然垄断租金、无形资产的级差租金、动态创新租金等不同的新地租方式,从而创造出一个技术封建主义的假说。在这个假说中,一边是科技新贵们的神话王国,他们奢靡地享受着无形资产垄断带来的巨额租金,另一边则是陷入万劫不复的从事零工经济的朝不保夕的流众。这是新的阶级和生产关系,而这种生产关系,在杜朗看来,由于其造就了全面发展的个体,部分地消除了异化,实际上为共产主义准备了客观的历史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的伦理意蕴
张哲, 王学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12-22.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2
摘要 ( 11 )   PDF(1074KB) ( 1 )   收藏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标志着一场涵盖技术革新、社会变革与伦理演进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深刻地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而且倡导社会伦理的和谐、自然伦理的共生、精神与道德的统一,以及国际视野的拓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仅在于个体潜能的充分释放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还包括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合作的共同福祉。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关系变化,对于完善伦理关系重构的理论与实践路径至关重要。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能够真正惠及人民,促进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对于推进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治理现代化研究
统筹协同下的随事而制: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实现逻辑——基于“枫桥式工作法”的扎根研究
周振超, 郭炜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23-38.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3
摘要 ( 11 )   PDF(1177KB) ( 6 )   收藏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指明了方向。运用扎根理论,对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进行多级编码和范畴提炼后发现:为应对基层矛盾纠纷新变化带来的现实压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宏观的政策导向。政治领导、体系运转、协同共治三大过程交互叠加,“人”的要素与“手段”要素协同整合,构建出“有领导、成体系、高效能”的制度框架和统筹协同机制。在体制机制保障下,真正解决矛盾还要坚持随事而制的原则,党委政府以其强大势能精准获取矛盾纠纷完整信息、精准定制“个性化”解纷策略、精准配置共时互动型解纷条件,以“一案一策略”“一策一配置”实现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何以“另起炉灶”?——以T镇政府的“工作线”为例
李智超, 于翔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39-50.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4
摘要 ( 14 )   PDF(1099KB) ( 3 )   收藏
基层政府的内部组织结构为何在上级的制度规定之外“另起炉灶”?T镇政府的运作案例呈现了这样一种组织现象:在保留正式制度规定的组织结构以外,另外建立一套灵活调整的“工作线”结构,发挥着本应由正式组织结构承担的组织功能。研究T镇的组织现象发现:从“中心工作”到“多中心工作”的治理转型,与压力型体制再造带来的自主性收缩,使得行为规范导向的制度同构与绩效结果导向的技术同构彼此冲突,基层政府组织结构出现脱耦倾向;在强竞争、难协调、弱资源的三重困境下,乡镇政府通过“另起炉灶”的方式重塑注意力结构;“工作线”通过责任配置的去专业化、设置方式的去制度化与组织结构的灵活常设,实现以多线动员替代整体动员,完成注意力同步与多任务并行。以T镇“工作线”为代表的组织结构脱耦现象,其组织后果是基层组织的被动忙碌,反映了上级行政控制的强化,而非基层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科学
教育数字人应用:场景分析、风险审视与应对策略
王娟, 周琼, 张雅君, 王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51-62.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5
摘要 ( 15 )   PDF(2530KB) ( 17 )   收藏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数字人应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兴趋向。然而目前对教育数字人的研究多涉及概念探析、技术分析等方面,对其潜藏风险的理性审思略显不足。从内涵、特征和关键技术看,教育数字人在教育资源传播、教育情境构建、教育情感交互等应用场景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存在潜在的数据伦理与资源安全、教学内容的虚实边界模糊以及教学主体的情感弱化等风险,需要从基础支撑、内容界定、主体协同和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风险侦测,可采取教育主体和教学内容与数字人良性协同、完善政策法规与监管保障体系、技术赋能提质增效等措施,多途径推动数字人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综合学习:基于研学旅行场域的理想图景
许锋华, 刘晓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63-73.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6
摘要 ( 13 )   PDF(1099KB) ( 4 )   收藏
综合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是我国新课程深化变革的重要支点。综合学习适应了核心素养时代特征、学习机制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是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学习空间与学习实践辩证统一的学习取向。研学旅行作为不确定性场域下真实交互的学习实践形式,与综合学习理念高度契合。用隐喻表达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综合学习的理想样态,其形态的解构即学生学习的连续性经验在研学体验“通道”中开放迁移,跨界性知识在研学活动“创造”中主动建构,对话性实践在研学交往“舞蹈”中合作协同,延展性场域在研学拓展“空间”中唤起意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综合学习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可以通过构筑系统化研学体验事件、调控序列化研学活动任务、打造立体化研学交往网络、探索活态化研学拓展场域实现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时空建构及其优化
孙绍勇, 陈中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74-83.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7
摘要 ( 10 )   PDF(1075KB) ( 1 )   收藏
“大思政课”是基于对我国长期思政教育实践的深入总结与理解而形成的一种全新育人理念和模式,是对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性探索和发展。“大思政课”建设的时空建构旨在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将教育教学拓展到更广阔的时空之中,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时空建构需要检视课堂内外时间的合理分配、多维空间主体的协同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联动等现实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全面覆盖多维空间的协同育人体系,健全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长效育人机制,依托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上线下育人模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时空建构,才能更好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真正推动新时代“大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孤独感和睡眠拖延的关系:错失焦虑和社交媒体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
郭嵩, 陈毅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84-95.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8
摘要 ( 13 )   PDF(1148KB) ( 2 )   收藏
以北京、厦门、武汉等城市的584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错失焦虑量表、社交媒体依赖量表和睡眠拖延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孤独感和睡眠拖延的关系,并检验错失焦虑和社交媒体依赖在其中起到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孤独感显著正向预测睡眠拖延,而错失焦虑和社交媒体依赖在孤独感与睡眠拖延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孤独感通过引发错失焦虑和增加社交媒体依赖,间接促进了睡眠拖延行为。错失焦虑和社交媒体依赖是孤独感影响睡眠拖延的潜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睡眠拖延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
中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行业产品进口韧性评估
沈国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96-113.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09
摘要 ( 14 )   PDF(1196KB) ( 2 )   收藏
美国供应链重塑下中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问题变得凸显。构建行业产品进口多元化指数,使用BEC产品分类的上中下游产品类别与HS2017统计下2018年和2022年中国HS6分位产品月度进口相匹配的数据,评估中国进口供给端上中下游行业产品的韧性和脆弱性,研究表明:(1)中国在上游初级中间消费品、上游一般加工中间消费品进口上不存在产供链中断风险,而在高技术上游产品的杂项化学产品等上存在进口脆弱性。(2)中国在中游特定加工中间消费品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等上存在进口脆弱性,在中游一般总固定资本形成品进口上不存在产供链中断风险,在中游特定总固定资本形成品的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重量>15吨飞机等上存在进口脆弱性。同时,中国在高技术中游产品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重量>15吨飞机等上存在进口脆弱性。(3)中国在下游初级非耐用和耐用最终消费品、下游加工非耐用和耐用最终消费品进口上不存在产供链中断风险,而在高技术下游产品的疫苗、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上存在进口脆弱性。为了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一方面需要聚焦化学行业短板产品进行自主研发生产,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拓展这些短板产品的进口多元化,以缓解进口中断风险;同时,需要聚焦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小型飞机的自主研发生产,拓展这些产品进口多元化;另外,需要在疫苗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上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和企业的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素养对农户绿色行为的影响
马捷, 宋一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114-127.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10
摘要 ( 20 )   PDF(1120KB) ( 2 )   收藏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入网门槛的大幅度降低,数字素养成为促进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素养。选取数字素养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其与农户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基于CLES2020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程度下农户的数字素养对其绿色行为影响不同;程度加深对用户绿色行为影响的程度递增。(2)当数字素养较高时,数字素养对农户从事绿色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心理认知在数字素养与农户绿色行为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当将心理认知作为中介变量时,数字素养仍然对农户绿色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关结论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用城市建设能否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基于“国家信用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阳镇, 陈彦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128-145.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11
摘要 ( 13 )   PDF(2156KB) ( 2 )   收藏
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技术基础与关键动能,其推进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信用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实证研究发现,信用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其中对企业数字发明专利申请影响更明显,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信用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研发投入、代理成本和信用融资三重机制影响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政策效果对国有企业、资本型和技术型企业、法治环境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不仅有效评估信用示范城市政策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还为信用城市建设作为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外部支撑环境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新探
失序与重构:媒介进化中的隐私自治
顾理平, 陈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146-155.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12
摘要 ( 11 )   PDF(1070KB) ( 1 )   收藏
现代公民的隐私保护有着强烈的个人自治传统。历史地看,媒介的发展隐喻地推动了个人本位隐私传统的建立,在实践中从“作为隔离的隐私”向“作为控制的隐私”发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算法成为新一代主导要素,社会的技术条件、联结关系、权力样态都因此发生了相应变迁,隐私自治的传统路径因而面临多重掣肘。鉴于当前的媒介境况,应当从打破语义连续性、强化信息处理过程的考察、补充对个人的必要支持入手,应对智能时代的信息秩序,探索更能适配当前媒介条件的隐私自治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体性与时间性的关系:梅洛-庞蒂的亲历性时间
王大桥, 冯乐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3):  156-166.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3.013
摘要 ( 10 )   PDF(1081KB) ( 1 )   收藏
梅洛-庞蒂在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萨特的时间概念基础上提出“亲历性时间”,推动了时间现象学的研究。不同于无主体的客观时间或自然时间,“亲历性时间”建立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之上,时间构成了主体实存的意义,而非客观世界之部分。身体进入世界的处境和视点决定了时间自身的结构,正是透过处于知觉场中的时间视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综合才得以实现。基于对主体知觉的重视,梅洛-庞蒂更加强调“现在”对于存在的重要性,当下的知觉情境汇聚了过去与未来,重构了处于世界之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5
Vol.61
No.2 
2025-03-05
pp.1-168
No.1
2025-01-05
pp.1-146
2024
Vol.60
No.6 
2024-11-25
pp.1-162
No.5
2024-09-25
pp.1-154
No.4
2024-07-25
pp.1-142
No.3
2024-05-25
pp.1-162
No.2
2024-03-25
pp.1-170
No.1
2024-01-25
pp.1-150
2023
Vol.59
No.6 
2023-11-15
pp.1-158
No.5
2023-09-15
pp.1-132
No.4
2023-07-15
pp.1-148
No.3
2023-05-15
pp.1-144
No.2
2023-03-15
pp.1-164
No.1
2023-01-15
pp.1-154
2022
Vol.58
No.6 
2022-11-15
pp.1-160
No.5
2022-09-15
pp.1-156
No.4
2022-07-25
pp.1-150
No.3
2022-05-15
pp.1-130
No.1
2022-01-25
pp.1-144
2021
Vol.57
No.6 
2021-11-25
pp.1-139
No.5
2021-09-25
pp.1-148
No.4
2021-07-25
pp.1-152
No.3
2021-05-25
pp.1-142
No.2
2021-03-25
pp.1-130
No.1
2021-01-25
pp.1-156
2020
Vol.56
No.6 
2020-11-25
pp.1-171
No.5
2020-09-25
pp.1-158
No.4
2020-07-25
pp.1-132
No.3
2020-05-25
pp.1-140
No.2
2020-03-25
pp.1-144
No.1
2020-01-25
pp.1-120
2019
Vol.55
No.6 
2019-11-25
pp.1-120
No.5
2019-09-25
pp.1-116
No.4
2019-07-25
pp.1-132
No.3
2019-05-25
pp.1-154
No.2
2019-03-25
pp.1-140
No.1
2019-01-20
pp.1-124
2018
Vol.54
No.6 
2018-11-20
pp.1-180
No.5
2018-09-10
pp.1-126
No.4
2018-07-18
pp.1-130
No.3
2018-05-20
pp.1-130
No.2
2018-03-20
pp.1-120
No.1
2018-01-20
pp.1-96
2018
Vol.1
No.1 
2018-01-15
pp.1-0
2017
Vol.53
No.6 
2017-11-20
pp.1-128
No.5
2017-09-20
pp.1-128
No.4
2017-07-20
pp.1-126
No.3
2017-05-20
pp.1-126
No.2
2017-03-20
pp.1-124
No.1
2017-02-20
pp.1-128
2015
Vol.51
No.6 
2015-11-10
pp.1-165
No.5
2015-09-10
pp.1-200
No.4
2015-07-10
pp.1-144
No.3
2015-05-10
pp.1-178
No.2
2015-03-10
pp.1-186
2014
Vol.32
No.3 
2015-05-10
pp.121-124
» 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 ( 3544 )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6): 96-106
» 个人成长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功能 ( 2831 )
  陈世民,余祖伟,高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4): 83-91
» 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场景、风险挑战、模式路径与对策措施研究 ( 2774 )
  石培华, 王屹君, 李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98-116
» 短视频多平台传播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627 )
  曾润喜, 莫敏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1): 133-144
» 人机交互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 ( 2189 )
  陈靓影, 王广帅, 刘俐俐, 刘乐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3): 111-119
»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现实图景——教师对ChatGPT的应对策略分析 ( 1999 )
  陈增照, 石雅文, 王梦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75-85
» 什么是技术治理? ( 1904 )
  颜昌武, 杨郑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11-22
» 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探究政策过程中的互动效应 ( 1895 )
  李文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3): 19-42
» 英印帝国前印度土邦的形成及土邦模式研究 ( 1895 )
  李加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2): 146-154
» 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的百年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考察 ( 1826 )
  张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1-16
» 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路径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 1711 )
  石培华, 翟燕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4): 114-128
» 从四六到骈文——论骈文的名称演进与文体辨析 ( 1659 )
  张作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3): 99-107
» 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 ( 1650 )
  刘鹏, 钟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28-39
» 社会公平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578 )
  高文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5): 28-44
» 马钢宪法探析 ( 1563 )
  李翔宇,刘茜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5): 185-195
» 地方政治空间的权力逻辑:明代广西府江兵巡道之成立 ( 1515 )
  江田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138-150
» 什么是空间治理? ( 1507 )
  颜昌武, 杨怡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1): 20-31
» 深度学习的教育学研究:缘起、内涵与展望 ( 1505 )
  许锋华, 余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5): 147-156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 ( 1490 )
  陈强, 彭雅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72-85
» 对越南“黄沙、长沙”主权要求及历史依据的评析 ( 1401 )
  秦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53 (2): 9-18
» 什么是技术治理? ( 3229 )
  颜昌武, 杨郑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11-22
» 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 ( 2277 )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6): 96-106
» 对越南“黄沙、长沙”主权要求及历史依据的评析 ( 1888 )
  秦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53 (2): 9-18
» 深度学习的教育学研究:缘起、内涵与展望 ( 1656 )
  许锋华, 余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5): 147-156
» 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场景、风险挑战、模式路径与对策措施研究 ( 1420 )
  石培华, 王屹君, 李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98-116
» 什么是空间治理? ( 1406 )
  颜昌武, 杨怡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1): 20-31
»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辨析及其实践意义 ( 1317 )
  班建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51-60
»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意蕴、机制与路径 ( 1290 )
  许锋华, 胡先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4): 68-79
» 个人成长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功能 ( 1133 )
  陈世民,余祖伟,高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4): 83-91
»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1098 )
  韩喜平, 马晨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1): 1-7
» 短视频多平台传播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1067 )
  曾润喜, 莫敏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1): 133-144
» 社会公平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044 )
  高文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5): 28-44
» 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 994 )
  王伟进, 陆杰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6): 146-158
» 人机交互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 ( 966 )
  陈靓影, 王广帅, 刘俐俐, 刘乐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3): 111-119
»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意义及其实现——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思考 ( 889 )
  王卉, 周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3): 85-91
»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862 )
  钞小静, 孙艺鸣, 王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120-135
» “道德运气”问题与道德哲学的当代发展——基于伯纳德·威廉斯的批判性立场 ( 860 )
  贾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4): 43-48
»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现实图景——教师对ChatGPT的应对策略分析 ( 817 )
  陈增照, 石雅文, 王梦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Vol. 59 (2): 75-85
» 《新夏娃的激情》和《神经漫游者》中的哈拉维式赛博格 ( 759 )
  孙梦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2): 67-73
»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可能困境与突破路径 ( 747 )
  张家军, 吕寒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61-71
» 论海南军话的来源和归属 ( 744 )
  冯法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Vol. 53 (3): 74-81
» 劳动教育是什么? ( 732 )
  徐乐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2): 114-122
» “五四运动”:历史评价与时代价值 ( 697 )
  杜利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5): 33-41
» 马钢宪法探析 ( 659 )
  李翔宇,刘茜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5): 185-195
»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 ( 654 )
  李晓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6): 107-115
»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646 )
  黄顺春, 邓文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82-93
» 扎根理论: 方法误用与正本清源 ( 641 )
  陈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6): 79-93
» 形式主义地“讲政治”:基层策略主义的新表现 ( 597 )
  欧阳静, 王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1): 88-96
» 清华简伊尹诸篇与商汤居地及伐桀路线考 ( 594 )
  陈民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2): 1-11
» 住房负担与生育意愿:正向激励还是资源挤出 ( 568 )
  唐重振,何雅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4): 61-67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 ( 550 )
  陈强, 彭雅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ol. 58 (4): 72-85
» 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新路径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 549 )
  石培华, 翟燕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Vol. 57 (4): 114-128
» 人工智能依赖对创造力的影响与未来教育发展路径的省思 ( 543 )
  刘蕾, 张新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Vol. 60 (1): 83-91
» 论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下的执行问题 ( 542 )
  孙南申, 孙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1): 55-64
» 论越南诗人阮秉谦《白云庵诗集》中的唐音宋调 ( 532 )
  刘玉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2): 90-97
» UNESCO“教育2030行动框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与启示 ( 524 )
  蔡文伯, 王亚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1): 110-116
» 汉语中的非量化名词 ( 523 )
  温锁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4 (3): 67-75
» 东西之辩还是古今之变?——对胡适“全盘西化”思想的再评价 ( 521 )
  席云舒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Vol. 55 (4): 13-20
» 公务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数字政府建设:中国城市的调查研究 ( 511 )
  马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Vol. 56 (2): 34-44
» 何为传统?——希尔斯论“传统”的本质与特征 ( 510 )
  龙晓添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ol. 51 (5): 42-48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