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61 ›› Issue (5): 52-6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5.006
张娇, 孙来斌
ZHANG Jiao, SUN Lai-bin
摘要: 疾风骤雨式的政治革命之后,如何化解落后文化的消极影响、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十月革命之后,针对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剥削这一母体孕育下的落后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劳动群众与共产党员文化素质相对落后的文化困境,以及党内官僚主义思想滋生蔓延的现实状况,列宁作出了“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这一重要论断,从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属性阐释了政党文化建设的辩证意涵,从政党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思想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政党文化建设的内容架构,对推进执政党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与历史规律进行了科学探索。列宁关于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思想,彰显了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探索政党文化建设规律的理论逻辑,内嵌了以政党文化建设带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考量。深入把握列宁关于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与逻辑理路,对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与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D33
[1] [英]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英] 埃德蒙·柏克.自由与传统[M].蒋庆,王瑞昌,王天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英]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 [英] 赫伯特·斯宾塞.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M].谭小勤,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匈] 卢卡奇.列宁:关于列宁思想统一性的研究[M].张翼星,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俄] 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邱运华,吴学金,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9] 列宁全集(第5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 [俄]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M].哲夫,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3] 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 [英] 奥兰多·费吉斯.娜塔莎之舞[M].郭丹杰,曾小梦,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15]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6]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 [法]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张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8] [意] 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9] [俄] 叶琳娜·米哈伊洛芙娜·斯科瓦尔佐娃.文化理论与俄罗斯文化史[M].王亚民,张淑明,黄宏伟,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 [20]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2]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4] [美] 露丝·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88. [25] 郭丽双. 当代俄罗斯社会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6] 王沪宁. 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9]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0]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
[1] | 汤惠生. 岩画与神话视野下的“采药昆仑”石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5): 176-184. |
[2] | 王欢明, 刘梦凡. 基层党建何以引领公共服务合作生产以促进城市社区更新?——以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6): 26-42. |
[3] | 李丹, 罗美. 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角色——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12. |
[4] | 段哲哲, 王天凤, 陈家喜. 超越技术官僚:新时代担当作为型干部的内涵——一个探索性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83-96. |
[5] | 于学强.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对照检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0-18. |
[6] | 邓军, 陈国华.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源流与新时代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8-33. |
[7] |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40. |
[8] |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30. |
[9] | 黄惠运, 潘瑾菁, 周永根. 中央苏区时期刘少奇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46-50. |
[10] | 严宗泽,王春玺.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集体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51-57. |
[11] | 潘锦全. 纯洁性建设与政党权威——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58-62. |
[12] | 李燕.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56-60. |
[13] | 王源平. 党的群众路线三向度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61-66. |
[14] | 张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的百年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2): 1-16. |
[15] | 王怀乐.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文件政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一种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2): 17-2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