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吴继飞, 杨世信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5):
29-40.
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5.004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涵,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算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2012—2021年,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大多数省份属于基本协调类型、有3个省份达到高级协调状态、3个省份处于失调状态;物质文明子系统是制约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及道德文化水平是主要障碍因子;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西部地区区域内的差距最大,东—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距最大,全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可采取相应对策:第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及协调发展特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第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精神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