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5): 33-4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5.004
杜利娜
Du Li-na
摘要: “五四运动”从发生之日起不断遭到来自自由主义、文化及政治保守主义、激进主义、民族主义等阵营的指摘、批判。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斥责“五四运动”造成中华文化传统断裂甚至“文革”的极端化倾向,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的理解和肯定。“五四运动”最根本的启蒙在于促使人民走出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思想的盲目相信和对帝国主义的乐观幻想,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政治思想上彻底醒悟,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走上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之路。
中图分类号:
[1]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陈永明,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 李良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全盘反传统问题——兼与林毓生先生商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2). [3] 萧超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为爱国政治运动是历史的必然[J].高校理论战线,1996(6).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 欧阳哲生.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J].中国文化研究,1997(18). [6]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 林毓生.认识五四、认同五四——迟到的纪念[J].读书,2009(7). [9] 陈来.20 世纪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J]. 东方,1993(1). [10] 郑敏,世纪末回顾:汉语语言的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3). [11] 陈晓明.反激进与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境遇[J].东方,1994(1). [12] 王东,纳雪沙.“打倒孔家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吗?——“五四精神”实质新论[J].新视野,2010(4). [13]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M]//李大钊.李大钊文集: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14] 易白沙.孔子评议[J].青年杂志,第 1 卷第 6号,1916. [15] 龚书铎.“五四”时期的反传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16] 郑大华.“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兼与林毓生教授商榷[J].求索,1992(4). [17] 欧阳军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误解及其他[J].历史研究,1999(3). [18] 耿云志.超越五四不是向后翻到旧传统中去[M]//沙健孙,龚书铎.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济南:山东出版社,1997. [19] 沙健孙.怎样评价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M]//沙健孙,龚书铎.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M].济南:山东出版社,1997. [20] 鲁迅.鲁迅作品精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 [21] 谢地坤.永恒的“五四”:启蒙与思想解放[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 [22] 袁伟时.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献给“五四”85周年[J].探索与争鸣,2004(8). [23] 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J].文艺研究,2007(3). [2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5] 谷方.评“告别革命”论[M]//沙健孙,龚书铎.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 [26] 陈独秀.敬告青年[J].当代青年研究,1989(2). [27]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J].新青年,1917(3). [28] 陈独秀.敬告青年[J].新青年,1915(1).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