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5): 26-3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5.003
高娟1,2
Gao Juan1, 2
摘要: 伴随西学东渐,中国传统与近代化之间形成巨大张力,“科学”恰是以其追求确证的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接受先验之“理”的认识形成巨大反差,从而逐渐被赋予伦理启蒙意蕴。五四时期的伦理启蒙运动以“科学”撼动了传统伦理赖以存在的本体论基础,成为新伦理观念合理性的标准,并演变为“唯科学主义”。尽管科学并不能取代伦理,“纯粹理性”并不能代替“实践理性”,但“科学”口号所宣扬的科学精神,使国人逐渐走出经验直觉的思维模式,发挥了值得称赞的启蒙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福柯.什么是启蒙[M]//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M].上海:大同译书局,1897. [6]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M]//王栻.严复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 [7] 严复.论世变之局[M]//王栻.严复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梁启超.新民说[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9] 邹容.革命军[M]//刘斯奋,刘斯翰.今文选9近代政论卷.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 [10] 陈独秀.独秀文存[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1] 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1915,1(1). [12]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J].青年杂志,1915,1(4). [13]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M]//郑师渠,史革新.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研究读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15] 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16] 蔡元培.书报介绍——旅欧教育运动 [J].青年杂志,1917,3(3). [17] 梁策.日本之谜——东西方文化的融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8]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19] 胡适.胡适文存:第一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20] 吴稚晖.箴洋八股化之理学[M]//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长沙:岳麓书社,2012. [21] 张君劢.人生观 [M]//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长沙:岳麓书社,2012. [22]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M]//科学与人生观.张君劢,等.长沙:岳麓书社,2012. [23] 梁启超.人生观与科学[M]//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长沙:岳麓书社,2012. [24]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
[1] | 陈淳. 科学方法、文明探源与夏代信史之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28-140. |
[2] |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40. |
[3] |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0. |
[4] | 郭远, 郭坦. 传统孝文化的实现模式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25-30. |
[5] | 王芸.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治理价值举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50-55. |
[6] | 黄海波. 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化——以高校内部的平衡发展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115-120. |
[7] | 范畅. 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未完成性与科学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7-12. |
[8] | 刘楷锋. 论广西传统文献匮乏背景下石刻的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6-11. |
[9] | 王丹. 《黄四姐》:从生活传统到文化品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111-116. |
[10] | 龙晓添. 何为传统?——希尔斯论“传统”的本质与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42-48. |
[11] | 严宗泽,王春玺.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集体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51-57. |
[12] | 林继富. 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变迁与保护——基于湖北省都镇湾故事讲述传统的调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68-74. |
[13] | 李燕.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56-60. |
[14] | 赵巧艳. 侗族传统民居上梁仪式的田野民族志[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101-109. |
[15] | 张勇. 中国农民传统心理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140-145.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