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5): 26-3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5.003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口号的伦理启蒙意蕴

高娟1,2   

  1. 1.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2.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 收稿日期:2019-06-17 出版日期:2019-09-25 发布日期:2019-11-21
  • 作者简介:高娟(1978-),女,南京大学博士生,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伦理学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资助:
    国家哲学社会基金项目“近代社会转型期国民人格塑问题研究”(16BX11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时代‘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研究”(2015SJB758)

On the Ethical Enlightenment Implication of the Slogan “Scienc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Gao Juan1, 2   

  1. 1.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2.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Yancheng 224000, China
  • Received:2019-06-17 Online:2019-09-25 Published:2019-11-21

摘要: 伴随西学东渐,中国传统与近代化之间形成巨大张力,“科学”恰是以其追求确证的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接受先验之“理”的认识形成巨大反差,从而逐渐被赋予伦理启蒙意蕴。五四时期的伦理启蒙运动以“科学”撼动了传统伦理赖以存在的本体论基础,成为新伦理观念合理性的标准,并演变为“唯科学主义”。尽管科学并不能取代伦理,“纯粹理性”并不能代替“实践理性”,但“科学”口号所宣扬的科学精神,使国人逐渐走出经验直觉的思维模式,发挥了值得称赞的启蒙作用。

关键词: 伦理启蒙, 科学, 传统, 科玄论战

Abstract: The modern Chinese ethical enlightenment is a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ethical concep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advocating rationality and opposing authoritarian superstition. Along with eastward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culture and science, there was a huge tension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Science had its pursuit “evidence” and “truth”, a feature which distinguished i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at accepted the transcendental “Li”. Science was therefore gradually endowed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ethical enlightenment. The Ethical Enlightenment Movement in the May 4th Period shook the ontological basis on which traditional ethics depended. Thanks to that, “science” became the criterion of rationality of new ethical concepts and evolved into “scientism”. Although science can not replace ethics, and “pure rationality” can not be the alternative of “practical rationality”, the scientific spirit advocated by the slogan “science” has enabled Chinese people to gradually step out of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experience and intuition, serving a role of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ethical enlightenment, science, tradition, the struggle between science and tradition

中图分类号: 

  • B82-05
[1] 福柯.什么是启蒙[M]//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M].上海:大同译书局,1897.
[6]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M]//王栻.严复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
[7] 严复.论世变之局[M]//王栻.严复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
[8] 梁启超.新民说[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9] 邹容.革命军[M]//刘斯奋,刘斯翰.今文选9近代政论卷.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
[10] 陈独秀.独秀文存[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1] 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1915,1(1).
[12]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J].青年杂志,1915,1(4).
[13]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M]//郑师渠,史革新.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研究读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 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15] 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16] 蔡元培.书报介绍——旅欧教育运动 [J].青年杂志,1917,3(3).
[17] 梁策.日本之谜——东西方文化的融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8]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19] 胡适.胡适文存:第一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20] 吴稚晖.箴洋八股化之理学[M]//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长沙:岳麓书社,2012.
[21] 张君劢.人生观 [M]//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长沙:岳麓书社,2012.
[22]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M]//科学与人生观.张君劢,等.长沙:岳麓书社,2012.
[23] 梁启超.人生观与科学[M]//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长沙:岳麓书社,2012.
[24]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 陈淳. 科学方法、文明探源与夏代信史之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28-140.
[2]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40.
[3]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0.
[4] 郭远, 郭坦. 传统孝文化的实现模式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25-30.
[5] 王芸.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治理价值举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50-55.
[6] 黄海波. 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化——以高校内部的平衡发展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115-120.
[7] 范畅. 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未完成性与科学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7-12.
[8] 刘楷锋. 论广西传统文献匮乏背景下石刻的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6-11.
[9] 王丹. 《黄四姐》:从生活传统到文化品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111-116.
[10] 龙晓添. 何为传统?——希尔斯论“传统”的本质与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42-48.
[11] 严宗泽,王春玺.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集体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51-57.
[12] 林继富. 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变迁与保护——基于湖北省都镇湾故事讲述传统的调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68-74.
[13] 李燕.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56-60.
[14] 赵巧艳. 侗族传统民居上梁仪式的田野民族志[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101-109.
[15] 张勇. 中国农民传统心理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140-14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8] 温锁林. 汉语中的非量化名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7 -75 .
[9] 于天昱. 反问句在话语进程中的作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96 -102 .
[10] 黄启兵. 中国近代教育主权问题的流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09 -114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