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6): 50-5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6.008
王芸1,2
WANG Yun1,2
摘要: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正视传统文化社会整合的历史效应,对其进行内部阅读和理解,可以梳理提炼出较为丰富成熟的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德法互济”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民为邦本”执政合法性的现实依据,“和谐大同”理想的社会治理秩序,“社群至上”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这些“善政”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传承可以参与形塑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社会秩序,重建文化认同与自信,为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
中图分类号:
[1]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方朝晖.对以儒教形式复兴儒家的几点困惑[J].学术界,2014(6). [3]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 [4] 林存光.重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诸范式[J].政治思想史,2011(1). [5]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7] 夏锦文.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 田亮.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9] 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基础[J].法律科学,1994(2). [10] 张分田.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11] 公丕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2]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5-07-03(1). [13] [英]梅因.古代法[M]. 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4]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6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6] 马克峰.传统墨学与现代社会主义[M]//郑大华,邹小站.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7] 钟义见,方克立.马魂、中体、西用是我们的文化旗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5-05(2). [18] 金一南.苦难辉煌(上)[M].北京:华艺出版社,2010. |
[1] | 袁方成, 李思航. 技术治理的风险及其演化逻辑——以农村精准扶贫为分析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45-61. |
[2] |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
[3] |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48. |
[4] | 邓伯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语料库的建设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1-8.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