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2): 45-6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2.005
袁方成, 李思航
YUAN Fang-cheng, LI Si-hang
摘要: 对传统治理总体性支配和粗放式治理教训的反思之一,就是现代国家在治理过程中日益高度重视治理技术。以“精准”理念和一整套技术为支撑的农村扶贫成为观察“技术化治理”的实践样本。客观上,技术驱动下的“精准”机制运作,在激发了较为复杂而多维效应的同时,蕴含着诸多风险:行动主体的孤立和治理能力的弱化、治理组织的下沉和扩大以及体系层面的蜕变、行政机制对市场和社会要素的排斥与治理规则的“空转”、治理资源的大规模投入和耗散而治理功能的蜕化等。这些风险与过分依赖治理技术具有直接的关联逻辑:即技术目标的固定化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动态性、技术应用的整体性要求与行政组织内部的条块分割、技术嵌入的贯通性与政府社会衔接性的缺失、技术下沉的条件支撑要求与治理成本的急剧扩张等之间内在而持续的张力。技术治理蕴含的风险及其演化逻辑,反映了当下国家治理中制度与技术双重建设面向的丰富蕴涵。超越单纯技术治理的视域和局限,回归治理制度的规范和建设,可能成为规避和化解治理风险,从而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中图分类号:
[1] [美]约瑟夫·C. 皮特.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M].马会端,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 [2] [英]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孙喜杰,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3] W. Henry Lambright. Scientists,Truth,and Power[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69(2):348-350. [4] Don. K. Price.The Scientific Estate[M].Cambridge,MA.,London,Englan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5]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 30 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7] 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项目的运作困境及其解释——以华北W县的竞争性项目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9-56. [8] 胡联,卢杨,张小雨,沈鹏程.贫困治理中精英俘获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34-39. [9] 李耀锋.连片特困地区的“项目进村”碎片化与精准扶贫:研究进展及理论构想[J].学术论坛,2016(11):111-116. [10] 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8. [11] 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J].社会学研究,2016(6):119-142. [12]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13] 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J].社会学研究,2011(1):1-40. [14] 李晓园,钟伟.大数据驱动中国农村精准脱贫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求实,2019(5):78-87. [15] 邹荣.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变奏:转型中的乡村治理[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3):22-30. [16] 孙宗锋,孙悦.组织分析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多重逻辑探析——以精准扶贫中的“表海”现象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9(3):16-26. [17] 邓佑标.莫让“精准填表”成表面文章[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7-05. [18] 刘书云,薛天. 基层扶贫干部忙于写材料,填一遍表得签2080次名[N].新华每日电讯,2017-07-13. [19] 吴帅,王飞跃.数据缺陷与整体性精准扶贫治理的协调挑战——以G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9(5):72-76. [20] 温雪.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问题及其运行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8(10):90-92. [21] 施芸卿.一把尺子如何“量到底”: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硬化——以一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为例[J].社会,2019(2):31-57. [22] 冯阳雪,李振.组织对技术的有限吸纳:以价格监管体系中信息技术运用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9(7):139-145. [23] 张钦.适合养羊非让养牛,如此扶贫何谈“精准”[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08. [24] 杜月.制图术:国家治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7(5):192-217. [25] 彭亚平.技术治理的悖论:一项民意调查的政治过程及其结果[J].社会,2018(3):46-78. [26] 韩志明.在模糊与清晰之间——国家治理的信息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17(3):25-30. [27] 李棉管.技术难题、政治过程与文化结果——“瞄准偏差”的三种研究视角及其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启示[J].社会学研究,2017(1):217-241. [28] 韩志明.国家治理技术的演进逻辑——以流动人口管控实践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06-116. [29] 孙发锋.从条块分割走向协同治理——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调整取向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4):109-112. [30] 包国宪,张蕊.基于整体政府的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5):28-32. [31] 袁明宝.扶贫吸纳治理: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悬浮与基层治理困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64. [32] 宋小伟,楚成亚.村庄内生秩序、国家行政嵌入与乡村秩序重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3):57-64. [33] 邹荣.嵌入式治理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应用逻辑与运行模式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2):127-131. [34] 张丙宣. 技术治理的两幅面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27-32. [35] 陈锋.分利秩序与基层治理内卷化资源输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逻辑[J].社会,2015(3):95-120. [36] 黄晓春,嵇欣.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J].社会科学,2016(11):72-79. [37] 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100-115. [38] Eugene Bardach.The Implementation Game:What Happens After A Bill Becomes a Law[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1977. [39]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40] [美]简·E.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1] 邵娜.论技术与制度的互动关系[J].中州学刊,2017(2):7-12. [42] 黄冬娅,杨大力.考核式监管的运行与困境:基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6(4):101-112. [43] 黄晗,燕继荣.从政治指标到约束性指标:指标治理的变迁与问题[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6):45-53. [44] 谭海波,孟庆国,张楠.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政府运作机制研究——以J市政府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建设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5(6):73-98. [45] 黄晓春.技术治理的运行机制研究——关于中国城市治理信息化的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 [46] Giliberto Capano.Government Continues to Do Its Job:A Comparative Study of Governance Shift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J].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89(4):1622-1642. [47] [美]兰登·温纳.自主性技术——作为政治思想主题的失控技术[M].杨海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8]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
[1] | 韩莹莹, 蔡丽容, 李蓓.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线测度——基于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库的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51-59. |
[2] | 颜昌武, 杨郑媛. 什么是技术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22. |
[3] | 韩志明, 雷叶飞. 技术治理的“变”与“常”——以南京市栖霞区“掌上云社区”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23-33. |
[4] | 吴晓林. 技术赋能与科层规制——技术治理中的政治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73-81. |
[5] |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
[6] | 刘建华, 刘欣怡. 大数据技术的风险问题及其防范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3-120. |
[7] | 刘国新,易小明. 精准扶贫的分配正义之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27-35. |
[8] |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48. |
[9] | 王芸.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治理价值举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50-55. |
[10] | 宋才发, 彭振.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抉择及法治保障探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22-27. |
[11] | 王道勇. 农民工市民化:新型矛盾与政策调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83-89.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