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C Number:
[1] 陈现杰.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1(4). [2] 陈现杰.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4(2). [3] [日]五十岚清.人格权法·中文版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泽鉴.人格权法:法释义学、比教学、案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袁雪石.近现代世界人格权发达史初探[M]//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6] 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日]圆谷骏.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8] 王泽鉴.宪法上人格权与私法上人格权[M]//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9] 郑小敏.两岸学者高峰对话——“人格权的民法保护”研讨会综述[M]//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0] 王纳,李晓刚.宋山木被判强奸罪获刑四年,当庭称将上诉[EB/OL].http://news.sina.com.cn/s/2010-12-25/031421703445.shtml.2016-10-16. [11] 杨立新,袁雪石.论人格权请求权[M]//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2] 廖桂腾.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 [13] 张睿.强奸罪法益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法学院,2007.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