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1): 21-3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1.003
彭勃, 杜力
PENG Bo, DU Li
摘要: 街区制的推行虽然有利于解决封闭小区引起的诸多空间失序问题,但也带来了空间安全困境、空间管理困境和社区认同困境,对城市社会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构建社会安全的空间基础成为街区制能否持续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观察上海市A街道街区制实践的案例,发现:公共空间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街区空间安全性;以党建机制实现国家权力介入的空间表象,借助政治吸纳,构建多元共治的街区治理结构,实现街区资源整合和治理联动,有利于锻造街区安全力;以自治项目的开发运作,促进街区社会关系的重构和公共性生产,助推街区生活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提升居民安全感。总的来说,街区制实践通过物理空间的重组、治理结构的重构和公共价值的重塑及其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社会安全的空间基础,实现了街区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
中图分类号: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金茜,李志强.城市开放社区安全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现实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3-90. [3] 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2-9. [4] 王恩见,刘威.从维权行动到秩序建构:后业主维权时期小区秩序的恢复与重建[J].学习与实践,2015(1):110-116. [5] 朱峰.非传统安全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9-146. [6] 郭夏娟.性别与城市社区安全:“低阶政治”视域中的女性参与[J].妇女研究论丛,2011(5):13-21. [7] 王逸舟.中国与非传统安全[J].国际经济评论,2004(6):32-35. [8] 尹浩.碎片整合:社区整体性治理之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9] 郭于华,沈原,陈鹏.居住的政治:当代都市的业主维权和社区建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 李治欣,徐静珍.社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4(6):172-175. [11] 徐磊青.社区安全与环境设计——在“可防卫空间”之后[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4-39. [12] 吴晓林.城中之城:超大社区的空间生产与治理风险[J].中国行政管理,2018(9):137-143. [13] 王龙,霍国庆.社会安全的本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9(11):255-266. [14] 李明明.社会安全理论探析[J].欧洲研究,2006(5):37-51. [15] 谢贵平.认同建构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治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9):31-37. [16] 佟瑞鹏,翟存利.社区安全氛围与居民参与、归属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5):56-61. [17] 汪伟全,赖天.社区居民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的调查[J].长白学刊,2020(6):69-77. [18] 季乃礼,许晓.以社区为依托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研究[J].理论学刊,2020(2):43-52. [19] 袁振龙.社区安全治理格局与应急管理思路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52-60. [20] 唐皇凤,王锐.韧性城市建设: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优选之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1):46-54. [21] 吴晓林,谢伊云.基于城市公共安全的韧性社区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8(3):87-92. [22] 张海波.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6):66-71. [23] 何继新,贾慧.城市社区安全韧性的内涵特征、学理因由与基本原理[J].学习与实践,2018(9):84-94. [24] 汪波,于扬.情境预防视阈下首都社区安全治理——基于北京市23个社区的调查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1):86-92. [25] 汪伟全,陶东.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新审视——以社区治理现代化为视角[J].长白学刊,2018(6):121-127. [26] 魏忠杰,林珍.从社区治安到社区安全治理:城市社区关系的嬗变[J].社会工作,2010(9):59-61. [27] 袁方成,黄盼.基层公共安全治理社会化:机制与路径——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组织观察[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2):47-58. [28] 邓玮.社区安全治理创新中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介入策略[J].科学社会主义,2012(6):116-119. [29] 刘乐明.和谐之道:党建引领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动力与机制研究——以上海市 A区“田园模式”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3):97-106. [30] 任勇,王盼.政党嵌入如何改善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基于两个社区的比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4):101-111. [31] Blakely E J, Snyder M G. Fortress America: gated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M].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7. [32] 陆继锋.街区制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挑战与应对[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21-23. [33] 王驰,孙晓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安全治理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14. [34]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 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5] 李志强,王香艳.城镇开放社区公共安全的复合治理[J].长白学刊,2019(3):119-126. [36] 钱洁,徐艳晴.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协同供给模式的构建——基于城市社区安全供给的视角[J].行政论坛,2015(3):29-32. [37] [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 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8] 周延东.嵌入联结领域: 后单位社区安全治理的新框架[J].公安学研究,2018(2):25-46. [39]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0] 余潇枫.安全治理: 从消极安全到积极安全——“枫桥经验”五十周年之际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3(6):44-47. [41] 王龙.战略视域下我国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 [42] 林晓珊.空间生产的逻辑[J].理论与现代化,2008(2):90-95. [43]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 [44] 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5] 黄晓星.“上下分合轨迹”: 社区空间的生产——关于南苑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J].社会学研究,2012(1):199-220. [46] 刘泉,张震宇.空间尺度的意义——邻里中心模式下珠海市住区公共设施规划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5(9):45-52. [47] Oscar Newman.Creating defensible space[M].Diane Publishing, 1996. [48] [美]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9] 李瑞昌.社区安全建设中府民合作与角色定位[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5):6-10. [50] 刘雨辰.试析转型期我国公共治理结构的重塑——基于线型治理结构向网络治理结构转换的考察[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7-73. [51] 杜力.政策执行中的政党组织网络:一个分析框架——以上海市H区X街道旧区改造项目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5):76-86. [52] [德]盖奥尔格·齐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 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3] Waever O,Buzan B,Kelstrup M, et al.Identity,migration and the new security agenda in Europe[M].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93. [54] 蔡静诚,熊琳.从再造空间到再造共同体:社区营造的实践逻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8-65. [55] 周延东.形象、权力与关系:“村改居”社区安全空间治理新框架[J].社会建设,2017(4):78-84. [56] 景跃进.将政党带进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范畴的反思与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9(9):85-100. [57] 周延东,曹蕗蕗.从居住共同体走向新生活共同体——社区安全治理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33-36. [58] 姚舒文,张小兵.空间理论视域下的社区风险及其安全重构[J].公安学研究,2020(6):87-107. [59] 周延东,范佳华.PSR社区安全治理模型探索与应用——以P市调查为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8-156. [60] 陈天本.治安秩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16. [61] 陈周旺.城市社区治安的空间性与社会参与[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1(1):113-128. [62] 李芝也.基于“邻里单元”的住区空间安全性解析——以台北“民生社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6(22):99-102. [63] 刘佳燕,沈毓颖.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J].城乡发展研究,2017(12):83-91. [64] [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 胡宗泽,赵力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65] 李少军.论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J].欧洲,1997(1):24-33. |
[1] | 徐家良, 张煜婕. “让社会运转起来”: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功能作用、运行机制与构建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1-8. |
[2] | 詹承豫, 高叶, 田佳鑫.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风险治理流程及功能优化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7-17. |
[3] | 韩广华, 张子霖, 李力. 数字化背景下政务创新扩散的路径研究——以食药监管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18-2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