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60 ›› Issue (5): 52-6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4.05.005

• 治理现代化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基于“主体性—协同性”的分析框架

王海洋, 尚静   

  1. 东莞理工学院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 收稿日期:2023-12-25 出版日期:2024-09-25 发布日期:2024-09-13
  • 通讯作者: 尚静,东莞理工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
  • 作者简介:王海洋,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博士。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的行动研究:以D市为例”(19YJC840040);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社会治理研究专项一般课题“社会工作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路径”(2021SHZLYB0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绿色社会工作介入脱贫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GD23YSH0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Scenario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Subjectivity and Synergy”

WANG Hai-yang, SHANG Jing   

  1. School of Law and Social Work, Dongg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808, China
  • Received:2023-12-25 Online:2024-09-25 Published:2024-09-13

摘要: 新时代社会工作要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效能。在实践中,社会工作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主体性—协同性”的理论框架将主体性与协同性视为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两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维度。从“主体性—协同性”的理论框架检视,珠三角D市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服务与协同行动,在风险防范、矛盾化解与社会动员等方面发挥了治理效能。但从社会工作深度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要求看,仍然面临着主体性与协同性“双重弱化”的实践困境。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就必须走出 “双重弱化”的困境,积极提升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和协同性,实现二者的同步推进。这既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也是社会工作深度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逻辑,同时也为“大社会工作”格局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 主体性, 协同性, 大社会工作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social work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social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Social work, in practice,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scen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ubjectivity-synergy” regards subjectivity and synergy as the two interrelated dimension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the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scene. An analysis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veals that social work in City D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has played an effective role in risk preven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through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collaborative actions.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ocial work into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t still faces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the “double weakening” of subjectivity and synerg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ocial work in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scenario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way out of the dilemma, actively enhance the subjectivity and synergy of social work, thus promoting the subjectivity and synergy simultaneously. This is not only the target ori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logic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ocial work into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 direction for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under the pattern of “big social work”.

Key words: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social work, subjectivity, synergy, big social work

中图分类号:  C916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26(1).
[2] 王思斌.生态系统转换下我国社会工作的位势变化与新本土化发展[J].东岳论丛,2024(1):78-85,191-192.
[3] 黄晨熹.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对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J].人民论坛,2023(23):36-40.
[4] 李友梅.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J].社会学研究,2017(6):27-34,242.
[5] 童敏.场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构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6] 向德平,罗珍珍.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J].中国社会工作,2020(13):21-22.
[7] 童敏,周晓彤.超越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在地性审视及其理论重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0-17.
[8] 王思斌.社会治理结构的进化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30-37.
[9] 张振波.论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5(1):58-61,110.
[10] 王思斌.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网络型服务治理[J].学海,2015(3):47-52.
[11] 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从嵌入性发展到融合性发展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9-38.
[12] 王思斌.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43-47.
[13] 方舒.协同治理视角下“三社联动”的实践反思与理论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20(2):157-164.
[14] 杨文才.社会工作机构参与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9(3):71-75.
[15] 徐选国,徐永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三社联动”:内涵、机制及其实践逻辑——基于深圳市H社区的探索[J].社会科学,2016(7):87-96.
[16] 徐东涛,汪真诚.常规扎根与动态回应:外包式社工站参与基层治理的多重逻辑与运作机制[J].浙江社会科学,2023(7):69-80,158.
[17] 张和清,廖其能.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J].社会工作,2020(5):30-34.
[18] 郑广怀,王晔安,马铭子.“以红领专”: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性与国家的领导权建构[J].社会学研究,2021(6):136-155,229.
[19] 付钊.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深圳社会科学,2020(3):101-112.
[20] 杨芳勇.对“三社联动”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以江西省J市JZ区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40-44.
[21] 李倍倍.基层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主体性探索与构筑——基于一项政府购买服务的行动研究[J].社会工作,2019(3):68-76,111.
[22] 文军,方淑敏.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困境及其行动策略——基于社区治理中互动场域视角的分析[J].学术界,2022(12):72-82.
[23] 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3(1):43-64,242.
[24] 王思斌.试论社会工作对社会管理的协同作用[J].东岳论丛,2012(1):17-22.
[25] 单学鹏.中国语境下的“协同治理”概念有什么不同?——基于概念史的考察[J].公共管理评论,2021(1):5-24.
[26] 王思斌.社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与发展——以地震救灾学校社会工作的展开为例[J].学海,2012(1):82-89.
[27] 苏曦凌,杜富海.走向协同: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形态的理性建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63-67.
[28] 王力平.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9(5):171-178.
[29] 周金玲.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及其关系辨析——以湖南省社工站建设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26-41.
[30] 李迎生.扩展社会工作的传统界限[J].社会工作,2023(6):9-12,98.
[31] 王思斌.发展好“大社会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23(10):6.
[32] 徐选国,田雪珍,孙洁开.从外部移植迈向本土自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逻辑[J].学习与实践,2021(10):119-129.
[33] 成洪波,徐选国,徐永祥.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及其实践逻辑——基于东莞市横镇的经验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26-135.
[34] 王伟进,张亮.风险防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的重大任务[J].南京社会科学,2023(1):60-69.
[35] 卢俊,陈成文.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J].学海,2020(6):142-147.
[36]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
[37] 杨宝,杨晓云.从政社合作到“逆向替代”:政社关系的转型及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6):87-93.
[38] 王海洋.社会工作的实践自觉:理论蕴涵与实现路径[J].学海,2023(5):146-155.
[39] 文军,方淑敏.社会工作专业自主性困境及其行动策略——基于社区治理中互动场域视角的分析[J].学术界,2022(12):72-82.
[40] 陈蓉蓉,姚进忠.社区为本:后疫情时期社会工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行动逻辑[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1(11):8-16.
[41] 陈璐.情景与互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制度建构过程——基于上海市P区的个案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99-107.
[42] 王伟进,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46-158.
[43] 何威.现实形塑与科学回归: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的规范图景及其超越[J].社会科学,2023(4):167-180.
[44] 张和清,廖其能.乡镇(街道)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互为主体性建构研究——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例[J].社会工作,2020(5):30-34.
[45] 王海洋.社会工作充权实践与专业关系变革——以行动研究为实践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9-48.
[46] 张洋勇.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147-205,261-262.
[47] 王佃利,孙妍.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22.
[48] 陈成文,陈宇舟,陈静.建设“一核多元”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体系[J].学海,2022(1):127-138.
[49] 徐勇.“大治理观”与“大社会治理”[J].中国社会工作,2024(1):7.
[50] 黄晨熹.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对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J].人民论坛,2023(23):36-40.
[1] 姜宇辉. 元宇宙的明与暗——元宇宙作为“事件”及其双重面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6): 150-160.
[2]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3] 何广寿.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哲学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25-3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纪明, 方玲玲. 以新时代绿色文化夯实人类生态文明之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1 -10 .
[2] 张俊生.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思想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11 -22 .
[3] 张怀承, 黄文胜.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之现实诉求及实践载体[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23 -33 .
[4] 胡扬名, 袁玉加. 子女愿为父母的智慧养老买单吗?——基于代际支持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34 -51 .
[5] 董艳, 吴楠, 夏亮亮. 组织与人力视角下的STEM教育师资发展与新质提升[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66 -75 .
[6] 王卓玉, 于灏媛, 王琳琳. 面向新质人才需求的STEAM培育机制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87 -96 .
[7] 霍晓萍, 赵芸培. ESG表现会影响企业股权资本成本吗?[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97 -116 .
[8] 郭晗, 连智聪. 城市数字经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经验检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117 -134 .
[9] 黄玉顺. 论“新礼教”及其“情理儒学”哲学基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5): 135 -144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