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61 ›› Issue (4): 20-2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2
付可桢
FU Ke-Zhen
摘要: 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状况加以考察,是正确通达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道路的必然要求。“居利希笔记”给《共产党宣言》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献支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也为马克思恩格斯继续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入口。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了对资产阶级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性解读之中,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启了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的思想征途。
中图分类号: A811
[1] 张一兵.《布鲁塞尔笔记》C与“居利希笔记”[J].江汉论坛,2023(1):54-5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5]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 (MEGA), Abteilung Ⅳ, Band 6[M]. Berlin: Dietz Verlag, 1983.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付可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及其唯物史观意义——基于《伦敦笔记》的文本学考察[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2):80-88. [9] 瓦·图赫舍雷尔.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43—1858)[M].马经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
[1] | 赵小宇, 韩秋红.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意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2): 20-28. |
[2] | 佟家栋, 张千. 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88-96. |
[3] | 章衎.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资本概念的矛盾特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19. |
[4] | 包大为. 作为危机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问题向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23-28. |
[5] | 冯旺舟. 论西方左派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与反思——基于佩里·安德森、大卫·哈维和安东尼·吉登斯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15-21. |
[6] | 许恒兵. 马尔库什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范式”批判论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28-3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