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4 ›› Issue (2): 51-6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8.02.008
廉超1,2, 林春逸1,2, 姚辉3
LIAN Chao1,2, LIN Chun-yi1,2, YAO Hui3
摘要: 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大部分城市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广州、南宁、柳州三大城市的相对专业化程度仍较低,直到2013年才发生较大变化。各城市间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产业结构具有较大趋同性。广州、南宁与省内其他绝大部分城市之间的相对专业化指数呈动态上升趋势,城市间产业内部结构的差异性有所扩大。各城市产业发展未呈现较大差异,地域分工优势尚不明显。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到了2014年其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已有较大增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合作、自然地理位置和环境、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影响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间产业分工及空间经济联系的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
[1]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 //www.ndrc.gov.cn,2014-08-01. [2] 裴金平,廉超.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7-24. [3] 颜蔚兰.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化分析[J].学术论坛,2016(2):60-63. [4] 黎鹏,吴磊,杨宏昌.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6(3):120-127. [5] 蒋团标,常玲.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联动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6(2):76-83. [6] 舒元.城市间产业集聚与产业分工演化——基于1998-2007年广东省城市工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2):28-34. [7] 许登峰,傅利平.广西产业集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6-20. [8] 席敏强,李国平.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及溢出效应[J].地理学报,2015(12):1926-1938. [9] 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M].The MIT Press,1991. [10] 王春萌,谷人旭,高士博,等.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分工及经济合作潜力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5):84-93. [11] 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2006(2):222-232. [12] 张祥,杜德斌.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基于中部六省案例[J].经济地理,2013(5):89-97. [13] 尹鹏,李诚固,陈才.东北地区省际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J].经济地理,2014(6):68-74. [14] 孙海燕,王富喜.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究[J].经济地理,2008,11(28):928-933. [15] 钟学思,阙菲菲,陈薇.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结构体系优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8-16. [16] 詹新宇,黄河东.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6-71. |
[1] | 刘俊杰, 白雪冰. 珠江-西江经济带“四化”融合时空格局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42-50.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