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23, Vol. 59 ›› Issue (1): 59-69.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1.006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ZHOU Zhen-chao, HUANG Hong-kai
CLC Number: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2(1). [2] 颜昌武,杨郑媛.加压式减负:基层减负难的一个解释性框架[J].理论与改革,2022(1):76-86. [3] 胡晓东.基层“减负”与治理:根源性因素探讨[J].治理研究,2022(2):32-43,124-125. [4] 田先红.中国基层治理:体制与机制——条块关系的分析视角[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43-54. [5] 吕德文.监督下乡与基层超负:基层治理合规化及其意外后果[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34-42. [6] 吕健俊,陈柏峰.基层权责失衡的制度成因与组织调适[J].求实,2021(4):28-41,110. [7] 刘滨,许玉镇.权责失衡与剩余权配置:基层减负进程中的“问责悖论”[J].求实,2021(3):19-35,109-110. [8] 吴海红,吴安戚.基层减负背景下“责任甩锅”现象透视及其治理路径[J].治理研究,2020(5):50-56. [9] 吴春来.条块关系与基层形式主义演化逻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9-140. [10] 叶贵仁,陈燕玲.约束型自主:基层政府事权承接的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21(1):21-28. [11] 任路.国家化、地方性与乡村治理结构内生性演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4-33. [12]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13] 房宁.“顶格管理”是基层搞形式主义的根源[N].文摘报,2020-06-11(6). [14] 欧阳静,王骏.形式主义地“讲政治”:基层策略主义的新表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88-96. [15] 吕芳.条块差异与公共服务政策的扩散[J].政治学研究,2021(5):77-88,157. [16]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207. [17] 田先红.“数字避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研究——基于多案例的综合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74-87. [18] 张翔.基层政策执行的“共识式变通”:一个组织学解释——基于市场监管系统上下级互动过程的观察[J].公共管理学报,2019(4):1-11,168. [19] 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0] 黄振华.县域、县城与乡村振兴[J].理论与改革,2022(4):156-165,168. [21] 吕德文.基层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石[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 [22] 杨华.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3] 叶俊东.直击痛点!大变局中的基层治理突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 [24] 倪星,王锐.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7(2):42-51,126. [25] 郑杭生,黄家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2(6):1-8. [26] 黄建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8):43-51,155-156. [27] 陈家建,张琼文,胡俞.项目制与政府间权责关系演变:机制及其影响[J].社会,2015(5):1-24. [28] 王传利.基层工作效果如何科学衡量[J].人民论坛,2020(34):39-43. [29] 张洋.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报,2020-10-11(1). [30] 苏曦凌,胡峥艳.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进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