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5): 94-10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5.014
徐馥琼
XU Fu-qiong
摘要: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讨粤东闽语这一语音现象,对“扩散”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戴黎刚. 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 上海. 复旦大学中文系,2005. [2] 杨秀芳. 闽南语文白系统的研究[D]. 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982. [3] Josiah Goddard. A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in the Tie-Chiu Dialect.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1883. [4] 王力. 中国音韵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36. [5] 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 徐睿渊. 从三本教会材料看厦门方言语音系统100多年来的演变发展[C]//万波. 涌泉集——李如龙教授从教五十年纪念文集.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
[1] | 李清桓,邹岚. 海口闽语量词“目”“节”“xak5”理据与用法浅析——兼论与琼地少数民族语言、现代汉语比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83-8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