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3): 119-13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3.011
刘红芹
LIU Hong-qin
摘要: 空间政治经济学聚焦讨论了与城市发展和平衡相关的议题,但少有研究聚焦城市层级对城市发展及空间失衡的影响。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城市在发展扩张过程中,融资能力呈现出鲜明的行政层级差异,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并展现出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城市因行政层级带来的融资优势,在东部最小,中西部次之,东北地区则最为显著,呈现出内陆地区省会城市一枝独秀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中央平衡发展政策减少了东西融资差距,弥补了部分落后城市的融资劣势;高行政层级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得到了经验支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城市群一体化区域,城市因区域协同发展效应,更易具有融资优势。因此,为提升城市发展的空间效率和可持续性,应在既有的纵向支持体系下,通过设计顶层政策支撑,逐步建立以高行政层级为中心的城市间横向支持体系,最终实现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与共赢。
中图分类号: F290
[1] 唐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体系过于扁平化吗?[J].世界经济文汇,2016(1):36-51. [2] 陆铭.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季刊),2017(4):1499-1532. [3] 蔡华玲.长三角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空间困境与治理进路[J].江淮论坛,2022(1):80-85. [4] 方创琳.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J].经济地理,2021(4):1-7. [5] 魏守华,杨阳,陈珑隆.城市等级、人口增长差异与城镇体系演变[J].中国工业经济,2020(7):5-23. [6] 武剑,林金忠.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及中国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3(4):76-83. [7] 刘能.重返空间社会学:继承费孝通先生的学术遗产[J].学海,2014(4):16-23. [8]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79-89. [9] Lefebvre H.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M].New York: Irvington,1986. [10]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Donald Nicholson-Smith,Blackwell Ltd,1993:30-31. [11] Castells M. 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a cross cultural theory of urban social movements[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3:71-99. [12] Castells M. Collective consumption and urban contradictions in advanced capitalism[C]//Susser I(Eds). The castells reader on cities and social theory.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1995:39-47. [13] Harvey D. The limits to capital[M].London: Verso,2006:140-143. [14] 陆铭,刘雅丽.区域平衡发展:中国道路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9(4):1-10. [15] 陆铭,李鹏飞,钟辉勇.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新中国70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J].管理世界,2019(10):11-23. [16] 周立.空间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评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3):113-125. [17] 何艳玲,赵俊源.差序空间:政府塑造的中国城市空间及其属性[J].学海,2019(5):39-48. [18] Davis J C.Henderson J V.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3,53:98-125. [19] 王垚,年猛.政府“偏爱”与城市发展: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改革,2014(8):141-147. [20] 邓伟.国有经济、行政级别与中国城市的收入差距[J].经济科学,2011(2):19-30. [21] Black D,Henderson V. Urban evolution in the USA[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3:343-372. [22] 吴传清,孟晓倩.虹吸还是溢出?——“强省会”战略的经济增长极效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4-136. [23] 王垚,王春华,洪俊杰,等.自然条件、行政等级与中国城市发展[J].管理世界,2015(1):41-50. [24] 胡雯,张锦华.城市的力量:农民工层级迁移与工资溢价[J].财经研究,2021(2):4-18. [25] 年猛,王垚.行政等级与大城市拥挤之困——冲破户籍限制的城市人口增长[J].财贸经济,2016(11):126-145. [26] 王振坡,游斌,王丽艳.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与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2):46-53. [27] 毛文峰.蔓延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地方公共财政负担[J].财政研究,2019(11):64-76. [28] 何杨,王蔚.土地财政、官员特征与地方债务膨胀——来自中国省级市政投资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6):10-19. [29] 陆铭,陈钊.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和两种力量[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7-38. [30] 蔡昉,都阳.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城市级层结构、融资能力与迁移政策[J].经济研究,2003(6):64-71. [31]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33-40.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