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5): 26-3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5.005
向丽1,2, 蒋团标3
XIANG Li1,2, JIANG Tuan-biao3
摘要: 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研究样本,构建包括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和资源环境脆弱性等主要指标的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2010—2013年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城市脆弱性综合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在考察期内的城市脆弱性状况最好,其次是肇庆市,佛山市排名第三;崇左市、来宾市和百色市的城市脆弱性状况均不容乐观。(2)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城市脆弱性总体属于中等脆弱度及以下类型,强脆弱度的城市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各个城市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态势,城市之间的脆弱性差距呈波动式下降且趋于均衡发展。(3)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脆弱性的阶段性演化时序特征突出,并表现出“集群化”的空间分异格局,且区域中心城市的脆弱度相对较低,资源型城市的脆弱度较强。
中图分类号:
[1] Janssena M A,Schoon M L,Ke W, et al. Scholarly Networks on Resilience,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Within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6(3):240-252. [2]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2):177-188. [3] 冯振环,赵国杰.区域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研究:兼论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现代财经,2005(10):56-59. [4] 苏飞,张平宇.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7):1267-1274. [5] 喻小红,夏安桃,刘盈军.城市脆弱性的表现及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3):96-98. [6] 张晓瑞,张琳雅,方创琳.概念、框架和测度: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评述及其拓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7):94-99. [7] Feng Y,He D.M.Transboundary Water Vulnerability and its Drivers in China[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2):189-199. [8] 赵国杰,张炜熙.区域经济社会脆弱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6(1):65-69. [9]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5(1):61-69. [10] 王松华,赵玲.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30-37. [11] 赵林,王维,张宇硕,等.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4(12):69-77. [12] 张晓瑞,程龙,王振波.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的模拟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95-102. [13] 王岩,方创琳.大庆市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与动态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4(5):547-555. [14] 刘毅,黄建毅,马丽.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自然灾害区域脆弱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0(7):1153-1161. [15] 廖雪琴,李巍,侯锦湘.生态脆弱性评价在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以阜新矿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3(10):1891-1896. [16] 李博,韩增林.沿海城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10):1722-1728. [17] 李鹤.东北地区矿业城市脆弱性特征与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5):78-83. [18] 梁增贤,解利剑.传统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1(5):40-46. [19] 方创琳,王岩.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15(2):234-247. |
[1] | 刘俊杰, 白雪冰. 珠江-西江经济带“四化”融合时空格局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42-50. |
[2] | 刘毅.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愿景和路径选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22-25.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