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3): 86-9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3.009

• 教育科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课程史的元话语:基于《美国课程斗争(1893—1958)》的历史哲学反思

李倩雯   

  1.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 收稿日期:2021-01-08 发布日期:2021-08-06
  • 作者简介:李倩雯(1986–),女,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教育史学。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加坡历史教科书的国家、区域与全球认同研究”(19XSS006)

Metadiscourse of Curriculum History: A Historical Philosophy Reflection Based on Kliebard’s 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 (18931958)

LI Qian-wen   

  1.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 Tour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China
  • Received:2021-01-08 Published:2021-08-06

摘要: 课程史蕴含了历史哲学的深刻意涵,亟待历史哲学视角与课程史文本的视阈融合与意义阐发。克里巴德及其《美国课程斗争(1893—1958)》是美国课程研究实现“历史转向”的一个标杆、一个典范。克里巴德论述了美国课程史研究的混重史观,这是一种进步取向的思辨历史哲学;美国课程斗争史实的利益集团理论框架,则印证了克里巴德在分析历史哲学方面的适度把握;而在不自觉的书写本能意识下,通过讲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时期的课程史故事,克里巴德实现了叙述历史哲学的文本实践。对于历史哲学问题的关切、反思以及臻至自觉,有助于探索一种课程史的元话语,意味隽永。

关键词: 克里巴德, 课程史, 历史哲学, 美国课程斗争

Abstract: Curriculum history, as it bears profound meaning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should be in urgent need elucidated by integrat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and the text of curriculum history. Kliebard’s 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 (1893–1958) is regarded as a benchmark and model for the “historical turn” in American curriculum research. Kliebard, in the book,elaborates the historical view of multicomponent hybridization of American curriculum history research, and it is a progressive speculative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e theory of interest group of historical facts confirms Kliebard's moderate grasp i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Kliebard, with instinct, realizes the text practice of narrating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rough telling the curriculum history story in the period of American Progressive Education. The concern, reflection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are helpful to explore a kind of meta discourse of curriculum history.

Key words: Herbert M. Kliebard, curriculum history, historical philosophy, 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 (1893—1958)

中图分类号: 

  • G40-09
[1] [美] 威廉 F. 派纳,威廉 M. 雷诺兹,帕特里克• 斯莱特里,等. 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周建漳. 历史哲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 张耕华. 历史哲学引论(增订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 [法] 雷蒙• 阿隆. 论治史:法兰西学院课程[M]. 冯学俊,吴泓缈,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3.
[5] 何珊云. 课程史研究的经典范式与学术意义[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164-171.
[6] 李倩雯. 克里巴德诊断:进步主义教育真的存在吗[J]. 课程教学研究,2018,(7):11-15.
[7] 李倩雯. 克里巴德“混重”课程变迁观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17,(2):47-59.
[8] 张斌贤. 冲破藩篱探索新知——外国教育史研究访谈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41-48.
[9] 何兆武. 西方历史理性批判论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 [美] 丹尼尔• 坦纳,劳雷尔• 坦纳. 学校课程史[M]. 崔允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1] 李倩雯. 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史观问题[J]. 外国教育研究,2018(9):93-103.
[12] 严建强,王渊明. 西方历史哲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3] [美] 乔伊斯• 阿普尔比,林恩• 亨特,玛格丽特• 雅各布. 历史的真相[M]. 刘北成,薛绚,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4] [法] 保罗• 利科. 哲学主要趋向[M]. 李忧蒸,徐奕春,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5] Herbert M Kliebard.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 1893-1958[M].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86.
[16] Herbert M Kliebard .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 1893-1958[M]. New York:Routledge,1995.
[17] Herbert M Kliebard.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 1893-1958[M]. New York:Routledge Falmer,2004.
[18] 李倩雯. 克里巴德课程研究的河流隐喻及其历史意涵——基于《美国课程斗争(1893–1958)》的文本解读[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1):125-135.
[19] 何兆武.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J]. 史学理论研究,1996(2):36-43.
[20] 何炳松. 通史新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1] Decker F Walker.Book Review:The struggle for the American curriculum1893-1958[J].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7(3):495-498.
[22] 冯强. 教育史学的故事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2):172-180.
[23] [荷]富兰克林• 安克施密特. 叙述逻辑——历史学家语言的语义分析[M]. 田平,原理,译. 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24] 冯强. 美国教育史的多元文化世界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25] [美] 海登• 怀特. 元史学[M]. 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6] 何兆武,邓京力. 没有哲学深度,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J]. 历史教学问题,2002(3):19-22+11.
[27] [美]海登• 怀特,埃娃• 多曼斯卡. 过去是一个神奇之地——海登• 怀特访谈录[J]. 彭刚,译.学术研究,2007(8):78-88.
[28] 周采. 教育史研究的前提假设及其意义[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8-25.
[29] 廖哲勋. 从课程论到课程学:课程理论发展的必然逻辑[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7(6):4-12.
[1] 刘凤娟, 李恭胜. 康德历史哲学的三个向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1): 31-4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1 -6 .
[2] 詹承豫, 高叶, 田佳鑫.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风险治理流程及功能优化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7 -17 .
[3] 韩广华, 张子霖, 李力. 数字化背景下政务创新扩散的路径研究——以食药监管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18 -27 .
[4] 刘志鹏. 跨区域政府间合作何以可能?——基于绩效目标差异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28 -39 .
[5] 李辉. 城乡划分与政府规模:自体腐败形成的双重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40 -51 .
[6] 张会平. 算法嵌入政府科层制的路径、影响与风险应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52 -63 .
[7] 王印红, 李莉. 流动性社会背景下社区治理中的“单位”嵌入与融合——以Q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64 -73 .
[8] 朱红灿, 段港平. 基于Kano模型的在线课堂学习体验关键要素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74 -85 .
[9] 沈国兵, 孟彩霞.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基于上海与多个国际大都市的比较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97 -112 .
[10] 汪建新, 陈依楠, 郭莞歆.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拓展外贸多元化的影响因素与突破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113 -129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