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6): 90-9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6.014
力之
LI Zhi
摘要: 李善与李周翰各引《汉书》为杨雄小传,然前者疏忽而将杨雄之“卒”提早了二十余年;后者所引则多非出此书。《北征赋》之作者下,李善与李周翰所引《汉书》皆非《汉书》:前者有潜意识所致之失;后者则将《流别论》之文放到所引书中。李善引《大家集》之“陈留长”原当作“陈留长垣县长”;而李周翰注之“《后汉书》云”中有非此书者。吕向引“《史记》云”之“宋玉,郢人也”云云,实非出《史记》。从“失”的角度仅就文中所及四例言,李善注之失多因疏忽或潜意识所致;而“五臣注”的问题则主要缘其做法本身。
中图分类号:
[1] 李善,等.六臣注文选[M].韩国正文社,1983.影印韩国奎章阁藏本. [2] 范志新.文选何焯校集证:上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3] 力之.关于《文选》五臣注与李善注之差异问题[J].文选学研究辑刊:第1辑. [4] (清)许巽行.文选笔记[G]//宋星五,等.文渊楼丛书.上海:文瑞楼书局,北平:直隶书局,1928. [5] 无名氏,(宋)章樵.古文苑[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四部丛刊》初编,第407册). [6] 汪习波.隋唐文选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 (明)何景明.雍大记[O].明嘉靖刻本. [8] 《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增刊:六辑[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9] 季镇淮.来之文录续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清)姚范.援鹑堂笔记[O].清道光姚莹刻本. [1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2] (清)章宗源.隋经籍志考证[O].武昌:湖北崇文书局,光绪三年刻本. [13]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 力之.关于《文选》“摘史辞以为序”之是非问题[J].古典文献研究:第13辑,2010. [15] 无名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6] (清)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7] (清)梁章钜.文选旁证: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8] 俞绍初,等.新校订六家注文选:第1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19] (清)惠栋.后汉书补注[O].冯集梧刻本,清嘉庆九年. [20] 徐北文.先秦文学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1. [21] 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 [22] 徐传武.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化:下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23] 曹文心.宋玉辞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4] (宋)吕祖谦.吕祖谦全集:第10册[M].黄灵庚,吴战垒,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5] (明)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6] (明)陈第.屈宋古音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1] | 刘锋.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1-117. |
[2] | 丁红旗. 论《文选》读习的兴盛在中唐时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8-127. |
[3] | 王琼. 奎章阁本六臣《文选·海赋》作者注辨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28-131. |
[4] | 张文东, 李乃龙. 学术述评之我见——读《〈文选〉研究百年述评》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8-144. |
[5] | 邵杰. “骚”“七”兼体与《文选》之“由诗渐文”——《文选》序“体”研究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97-101. |
[6] | 张文东. 难以置信之“疏忽”——读《〈文选〉研究百年述评》之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102-10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