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5): 108-11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5.016
蒋士会, 郑会敏
JIANG Shi-hui, ZHENG Hui-min
摘要: 校本教研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推行,取得了瞩目的成果。然而,民族地区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其校本教研在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和教师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培训机制、校本研修机制、课程开发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实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教师培训机制由外铄式习得走向内发式建构;校本研修机制由任务式研究走向自主式研究;课程开发机制由封闭式“一味模仿”走向合作式“特色研发”;考核评价机制由量化的结果性评价走向质、量结合的全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1] 杜玉霞.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应用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5. [2] 韩江萍.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2007(10):89-93. [3] 邹尚智.校本教研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 [4] 张伟平,赵凌.当前中小学校本教研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7(6):69-73. [5] 李敏.校本教研现状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7-40. [6] 刘向东.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4-5. [7] 戚业国.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3(5):67-71. [8]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2-17. [9] 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 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1(9): 53-58. [10] 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的本土味:逻辑、空间与限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8-34+44. [11] 傅欣.面向高考综合改革的校本评价认识和策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16(3):120-128. [12] 刘径言,陈明选,马志强.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培训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90-94. [13]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7. [14] 闫祯,李菁.校本研修: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2):29-32. [15] 李秀伟.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改进路向与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2(7):36-42. [16] 徐国梁,郑仲仁.实践“伙伴合作”,促进教师群体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11(2):65-68. [17] 曾瑜,宋璞.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6(7):9-11. [18] 索桂芳.基于区域的校本课程开发推进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4):71-75. [19] 柴军应.共同体视阈下校本课程开发的长效机制建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5):40-44. [20] 中国新闻网.国务院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EB/OL]. [2015-08-26]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8-26/7491032.shtml. [21]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EB/OL].[2015-09-03].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03/c_128191518.htm. [22] 蔡群青,夏海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6(5):122-124. [23] 南纪稳.量化教学评价与质性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 2013(3):89-92. [24] 蒋士会,龙安邦.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民族地区新课改复杂性之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 2014(1):55-60. |
[1] | 凃耀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刻的信仰契约特性、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1-27. |
[2] | 谢登斌, 沈燚佳. 新型城镇化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张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98-104. |
[3] | 宋才发, 彭振.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抉择及法治保障探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22-27. |
[4] | 郑振锋.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多元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16-121. |
[5] | 岳雪莲, 刘冬媛. 西南民族地区人口职业素质与城镇就业的相关性分析——来自桂滇黔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22-126. |
[6] | 蒲雯, 刘妍. 论民族地区教师的跨文化教育使命及其核心素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109-114. |
[7] | 杨姗姗.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123-128. |
[8] | 蓝武,章太长.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启迪[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165-169. |
[9] | 邓志平,汤志华.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力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39-4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