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6): 18-2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6.003
罗彩
LUO Cai
摘要: 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自然”来论证儒家“名教”存在的合理性,并为儒家的“名教”找到了形上依据,这是儒家内部对其名教走向穷途末路所作的一种自我挽救。郭象通过视三纲五常为人之自然本性、为圣王正名、树素王为道德榜样的主张实现了道家之消极“无为”向儒家之积极“有为”的转变,展现了其玄学“内儒外道”的思想归属及儒家化的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1]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2. [2] 吴重庆.儒道互补——中国人的心灵境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3]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739卷)[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20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 傅伟勋.老庄、郭象与禅宗——禅道哲理联贯性的诠释学试探(节选)[M]//汤一介,胡仲平.魏晋玄学研究.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5] 王晓毅.郭象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冯逸,乔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 [7] 任继昉.释名汇校[M].济南:齐鲁书社,2006. [8] (清)程树德.论语集释[M].程俊英,蒋见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 [9]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 杨海文.“孟轲敦素”:南朝孟学史上的点晴之笔[J].海岱学刊,2015(2). [11]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4]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 |
[1] | 岳伟, 徐凤雏. 自然体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5-123. |
[2] | 武永江,邓斌.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的发展演变、诉求及培育[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28-35.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