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3): 75-8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3.007
田正1, 李鑫2
TIAN Zheng1, LI Xin2
摘要: 在明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配合的具体措施,通过对比分析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日本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同效果,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配合失序,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方法,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强力的货币政策前瞻指引,将有效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提供支撑。中国可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
[1] 黄群慧.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与产业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 王昌林,付保宗,郭丽岩,卞靖,刘现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内涵和逻辑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7(9):14-18. [3] 范小仲,郭广迪.超越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经验——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45-149. [4] 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党政视野,2016(2):45-46. [5] 林井萍,范勇.在中国的宏观调控中正确借鉴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观点[J].经济师,2002(12):48-49. [6] 肖林.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持续增长[M].北京:格致出版社,2016. [7] 崔健.日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机、措施与效果研究[J].日本学刊,2019(3):87-110. [8] 王洪明,张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政政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92-297. [9] 田正,武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日本学刊,2019(3):111-135. [10] 井手英策.日本財政の現代史(第1巻)[M].東京:有斐閣,2014. [11] 黒田晃生.日本の金融政策(1970—2008)[M].東京:日本評論社,2019. [12] 岡崎哲二.通商産業政策史(第3巻)[M].東京:経済産業調査会,2011. [13] 鹿野嘉昭.日本の金融制度[M]: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2006. [14] 長谷部孝司.1990 年代半ば以降の日本の金融改革(上)-産業構造の転換の遅れと金融システムの転換の遅れ-[J].東京成徳大学研究紀要,2010(17):49-80. [15] 余永定,李薇.当前日本的财政重建[J].世界经济,1997(10):46-51. [16] 経済企画庁調査局.平成9年経済の回顧と課題——試される日本経済の変革力[EB/OL].https://www5.cao.go.jp/98/f/19971229f-kaiko.html,2019-11-08. [17] Christiano L J, Eichenbaum M, Evans C L, et al. Nominal rigidities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 shock to monetary Polic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5, 113(1): 1-45. [18] Fueki T, Fukunaga I, Ichiue H, et al. Measuring potential growth with an estimated DSGE model of Japan’s econ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2010, 12(1): 1-32. [19] Hasumi R, Iiboshi H, Nakamura D, et al. Trends, cycles and lost decades: Decomposition from a DSGE model with endogenous growth[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18(46): 9-28. [20] Sugo T, Ueda K. Estimating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 Japa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8, 22(4): 476-502. [21] Caballero R J, Hoshi T, Kashyap A K, et al. Zombie lending and depressed restructuring in Japa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8(5): 1943-1977. [22] Calvo G A. 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maximizing framework[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3, 12(3): 383-398. |
[1] | 黄顺春, 邓文德.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82-93. |
[2] | 章衎.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资本概念的矛盾特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19. |
[3] | 熊素玲. 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26-130. |
[4] | 刘俊杰, 白雪冰. 珠江-西江经济带“四化”融合时空格局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42-50. |
[5] | 廉超, 林春逸, 姚辉.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间产业分工及空间经济联系的特征和机理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51-61. |
[6] | 谢芳. 自然之生与宽之于公:王船山自由经济思想侧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31-37. |
[7] | 刘毅.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愿景和路径选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22-25. |
[8] | 向丽, 蒋团标.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26-33. |
[9] | 谢廷宇, 叶存军. 金融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耦合性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34-41. |
[10] | 赵霞, 叶存军, 蒙永亨. 城乡收入差距、人口流动与中国经济城镇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52-59. |
[11] | 范畅. 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未完成性与科学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7-12. |
[12] | 李如友,黄松. 中国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与区域收敛分析:1999-2012[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86-93. |
[13] | 唐小翠,刘玄启. 经济新常态与品牌建设述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100-103. |
[14] | 孙兵. 人口、盛世与民生——对于清前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154-159. |
[15] | 肖富群,张登国. 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差异——兼论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特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67-75.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