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1): 49-6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1.005
容志1, 吴磊2, 李婕2
RONG Zhi1, WU Lei2, LI Jie2
摘要: 数字智能技术在深刻改变现代组织运行形态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治理变革。在数字智能技术深深嵌入基层社会空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把握和推进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面临日益多元的服务管理需求和日益复杂的治理情境,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是基于数字智能技术的治理形态的敏捷化重塑,即通过提升治理体系的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整合能力,因应环境和需求的快速变化,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的服务、更整洁的环境、更安全的生活。因此,其本质是公共价值的共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清晰化目标—持续性驱动—整合性行动”的战略三角对于推动良性、平稳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从长远角度看,加强数字底座集约化、场景建设融合化、基层空间孪生化、数字转型用户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是未来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
中图分类号:
[1] 张小峰.“自组织”——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管理方式变革新举措[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8):15-18. [2] 高山行,刘嘉慧.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冲击及应对[J].科学学研究,2018(11):2004-2010. [3] Verhoef P C, Broekhuizen T, Bart Y,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22(Jan.):889-901. [4] 贾森·艾博年,布莱恩·曼宁.商业新模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M]. 邵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 陈剑,刘运辉.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J].管理世界,2021(11):227-240+14. [6] 张林.自媒体时代社会话语生态变迁:生成模式、主体形式与权力结构[J].理论导刊,2019(12):68-72. [7] Migdal J S. State in society: studying how states and societies transform and constitute one anothe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8] Schwab K .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at it means, how to respond[J]. Economy, Culture & History Japan Spotlight Bimonthly, 2016. [9] 冯仕政.社会治理与公共生活:从连结到团结[J].社会学研究,2021(1):1-22+226. [10] 罗俊,李凤翔.双向驱动:以新兴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治理创新[J].社会发展研究,2020(1):38-50+242-243. [11] 容志.结构分离与组织创新:“城市大脑”中技术赋能的微观机制分析[J].行政论坛,2020(4):90-98. [12] 廖晓明,郑燕.论大数据视阈下公职人员腐败治理[J].江西社会科学,2019(1):233-239. [13] 陈凯华,冯泽,孙茜.创新大数据、创新治理效能和数字化转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6):1-12. [14] 孟天广.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J].治理研究,2021(1):5-14+2. [15] 姜晓萍,焦艳.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式提升[J].理论探讨,2015(6):139-143. [16] 徐晓林,李卫东.基于云计算的推送式公共服务模式研究[J].行政科学论坛,2014(2):36-39. [17] 赵云辉,张哲,冯泰文,等.大数据发展、制度环境与政府治理效率[J].管理世界,2019(11):119-132. [18] 陈娟.数字政府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构建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21(2):74-83. [19] 吉鹏,许开轶.大数据驱动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精准化:运行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3):183-190. [20] 高翔.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政府治理新形态[J].探索与争鸣,2021(4):141-146+179-180. [21] 郑磊. 城市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为谁转?[J]. 上海信息化, 2021(1): 13-14. [22] 朱懿. 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整合机制研究[J]. 企业经济, 2021(3): 80-87. [23] 靳永翥, 莫桂芳, 赵远跃. “智慧信任”:数字革命背景下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新动力——基于贵阳市沙南社区的个案分析[J]. 中州学刊, 2020(1): 70-78. [24] 郑磊. 数字治理的效度、温度和尺度[J]. 治理研究, 2021(2): 5-16. [25] 蔡跃洲.数字经济的国家治理机制——数据驱动的科技创新视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9-49. [26] 张于喆.急需关注创新治理的数字化转型[J].经济纵横,2016(5):14-22. [27] 容志.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机制创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4):44-53. [28] 马克·H 穆尔.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M].伍满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9] 眭纪刚.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理论与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7):991-997. [30] 郑大庆,范颖捷,潘蓉,等.大数据治理的概念与要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15):200-205. [31] 彭勃.基层韧性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策略[J].国家治理,2021(41):9-14. [32] 孟庆国.线上线下融合是政务服务创新发展方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14-16. [33] 张晨,刘育宛.“红色管家”何以管用?——基层治理创新“内卷化”的破解之道[J].公共行政评论,2021(1):2-22+217-218. |
[1] | 张会平, 叶晴琳. 数据确权与业务协同:部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困境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63-73. |
[2] | 王刚, 吴向楠. 重心下移的组织重塑: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理论概括——以Q市城阳区“吹哨报到联包”改革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54-67. |
[3] | 徐勇, 任路. 以现场实验为引导的田野政治学建构——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四次政治实验的回顾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43-152. |
[4]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5]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6] | 袁方成, 王丹. 超越“诺斯悖论”:从制度性能到治理效能 ——以宅改为研究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67-81. |
[7]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8]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