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1): 82-9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1.007
马卫红
Ma Wei-hong
摘要: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行政层级的高中层更加容易展现,在任务分散、且主要依靠属地化管理的基层治理中制度优势是否以及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实现效能转化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制度距离。制度距离指,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文本通过规范、认知和理解产生制度效果的差距;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长链条的行政层级,二是指令从传达到执行的认知衰减。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逐步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改革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基层治理改革模式当属吹哨式改革。基层治理吹哨式改革中政社同构所体现的新型一体化机制,在现阶段较为明显地促进了“制度-效能”的有效转化。政社同构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新的整合机制,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是基点,为减少政府治理中的制度距离,通过政社同构实现了纵横向的合作,在问题目标上更为一致,政府通过在目标和业务上与社会主体的同构,实现了掌控触角的延伸。同时,这一机制中社会主体具有显著的活力和生命力,它通过有效评价机制反向激励着上级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行为。政社同构既体现了治理的多样性又避免了治理的碎片化,不过,同构也需要把握度,需要注意保持政府、社会、居民之间的黏合度和弹性。
中图分类号:
[1] 李友梅.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经验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8(11):58-73. [2]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3] 尚虎平.“治理”的中国诉求及当前国内治理研究的困境[J].学术月刊,2019(5):72-87. [4] 何艳玲.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显现[J].中国社会科学,2020(2):25-45. [5] 黄宗智.国家-市场-社会: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的不同[J].探索与争鸣,2019(11):42-56. [6] 李春根,罗家为.从总体性支配到社会化整合:新中国70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40-51. [7] 刘学.回到“基层”逻辑:新中国成立70年基层治理变迁的重新叙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5):27-41. [8] 王敬波.面向整体政府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的重塑[J].中国社会科学,2020(7):103-122. [9] 苏曦凌,杜富海.走向协同: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形态的理性建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63-67. [10] 李文钊.重构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的中国经验——一个内外平衡机制改革的解释性框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7-14. [11] 肖瑛.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14(9):88-104. [12] 侯利文.国家与社会:缘起、纷争与整合——兼论肖瑛《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J].社会学评论,2018(2):71-79. [13] 周庆智.政社互嵌结构与基层社会治理变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3):139-149. [14] 汪锦军.嵌入与自治: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再平衡[J].中国行政管理,2016(2):70-76. [15] 杜玉华,吴越菲.从“政社合作”到“互嵌式共治”: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无锡实践及其反思[J].人口与社会,2016(1):4-13. [16] 王栋,乔耀章.整体化分散治理: 中国特色政社关系与治理机制[J].学术界,2017(7):91-99. [17] 吴晓林,谢伊云.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0(5):91-98. [18] 吴越菲,文军.从社区服务到社区治理: 作为“命名政治”的社区建设及其超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5):64-70. [19] 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6):98-123. [20] 陈天祥,王莹.软嵌入: 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行为与文化共同体的契合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7-69. [21] 吴月.社会如何被生产——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实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82. [22] 曹正汉,王宁.一统体制的内在矛盾与条块关系[J].社会,2020(4):77-110. [23] 曹正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弹性:1978年以来的变化 [J].学术界,2018(10):5-13. [24] 苏曦凌.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J].政治学研究,2020(2):76-89. [25] 卢黎歌,梅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治理创新理路探析[J].理论与评论,2020(4):30-38. [26] 汪锦军.政社良性互动的生成机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自治的互动演进逻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6) : 45-57. [27] 王佃利,洪扬.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实践逻辑——基于“放管服”改革的分析[J].理论学刊,2020(2):34-42. [28] 燕继荣.制度、政策与效能: 国家治理探源[J].政治学研究,2020(2):2-13. [29] Kostova,T. Transnational Transfer of Strategic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 Contextua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24(2): 308-324. [30] 潘镇.制度距离与外商直接投资——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6(6):44-49. [31] 潘镇,殷华方,鲁明泓.制度距离对于外资企业绩效的影响——一项基于生存分析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7):103-115. [32] 葛菲,贺小刚.生产制造还是资本投资?中国工业企业国际创业资本的流向——基于制度距离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7(11):112-124. [33] 曾伏娥,刘红翠,王长征.制度距离、组织认同与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研究[J].管理学报,2016(2):203-211. [34] Morgan G and Kristensen P H. The Contested Space of Multinationals: Varieties of Institutionalism,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J]. Hunan Relations, 2006, 59 (11): 1467-1490. [35] 欧阳静.政治统合制及其运行基础——以县域治理为视角[J].开放时代,2019(2):184-198. [36] 章高荣.组织同构与治理嵌入: 党建何以促进私营企业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6):53-61. [37] 孙柏瑛,张继颖.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9(4):72-78. [38] 张志红.中国政府职责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0-18. |
[1] | 马亮. 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2. |
[2] | 吴晓林, 谢伊云. 强组织的低成本撬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效能转化的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3-21. |
[3]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4]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5] | 袁方成, 王丹. 超越“诺斯悖论”:从制度性能到治理效能 ——以宅改为研究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67-81. |
[6]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7]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8]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