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1): 54-6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1.005
熊易寒, 曹一然
XIONG Yi-han, CAO Yi-ran
摘要: 作为乡村城市化的前沿地带,城乡接合部是我国深刻剧烈的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阵痛的缩影,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最为敏感集中的区域。城乡接合部的治理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和农村管理体制两种体制之间的转换衔接与利益调整,亟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其改革是一项涉及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利益大调整,从而构成了涉及基层政府治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议题。同时,在城乡接合部的场域内,上演着国家与市场、政府与公民、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低收入人群与中产阶层等不同维度的权力博弈,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变迁和权力博弈的重要窗口。城乡接合部的社会发展形态迥异于城市与乡村,属于城市治理研究和乡村治理研究的视野“盲区”;城市治理问题正在经历一个“郊区化”的过程,城乡接合部在导入市区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同时也在导入社会矛盾;城乡接合部同时容纳了本地村民、新兴中产阶层、城市低收入群体与农民工群体,形成了马赛克式的阶层空间分布;互不兼容的多元利益诉求让基层政府处于矛盾的交汇点。城乡接合部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空间再分配”的过程,空间再分配对于中国的阶层结构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熊易寒.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J]. 社会, 2008(3):180-204. [2] 熊易寒. 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J]. 社会学研究, 2012,27(6):77-100. [3] 熊易寒. 忠诚呼吁:为什么中产阶级偏好协商而非抗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4(3):22-30. [4] Xiong Y. Technology Transforms Politics: Internet +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ower Structure [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40(4):173-192. [5] 熊易寒. 国家助推与社会成长:现代熟人社区建构的案例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5):99-105. [6] 孔祥利. 城乡结合部政府治理转型的困境与突围——以北京市为重点观察对象[J]. 湖南社会科学, 2012(2):100-105. [7] 徐勇.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8] 贺雪峰.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9] 吴毅.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0] 仝志辉. 乡村关系视野中的村庄选举——以内蒙古桥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个案[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11] Kevin J O'Brien, Lianjiang Li. Rightful Resistance in Rural China[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2] 何包钢,郎友兴. 寻找民主与权威的平衡:浙江省村民选举经验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3] 肖唐镖. 农村宗族与地方治理报告: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0. [14] 阎云翔.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15] 陈周旺. 选举、治理与基层社会的组织化——对上海近郊某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的观察[J]. 河北学刊, 2018,38(2):182-187. [16] 荣敬本.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17] 应星.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18] 周庆智. 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对W县的社会学考察[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19] 冯军旗. 中县干部[D]. 北京:北京大学, 2010. [20] 刘建军. 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21] 李路路,李汉林. 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22]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 1989(1):71-88. [23] 刘春荣. 社区治理与中国政治的边际革新[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24] 桂勇. 邻里空间:城市基层的行动、组织与互动[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25] 刘建军. 居民自治指导手册[M]. 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6. [26] 李辉. 制造确定性:中国城市社区选举中的违规操作现象分析[J].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14(1):303-312. [27] 谭同学. 楚镇的站所——乡镇机构生长的政治生态考察[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8] 吴毅.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29] 陈柏峰. 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1980-2008)[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 [30] 王汉生, 刘世定, 孙立平,等. “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 社会学研究, 1997(1):58-69. [31] 项飚. 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 1998(6):3-5. [32] 黄公元. 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1):119-124. [33] 周大鸣, 高崇. 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广州南景村50年的变迁[J]. 社会学研究, 2001(4):99-108. [34] 吴维平, 王汉生.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02(3):92-110. [35] 蓝宇蕴. 我国“类贫民窟”的形成逻辑——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5):147-153. [36] 李培林.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1):168-179. [37] 朱晓阳. 乡绅、“废墟”和自治[J]. 开放时代, 2016(4):165-190. [38] 陈孟平. “城中村”公共物品供求研究——以北京市城乡接合部为例[J]. 城市问题, 2003(6):61-64. [39] 姜爱华, 马静.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社会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8):79-83. [40] 易承志. 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以上海市J镇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5(6):70-83. [41] 田毅鹏, 齐苗苗. 城乡结合部非定居性移民的“社区感”与“故乡情结”[J]. 天津社会科学, 2013(2):53-58. [42] 何力武, 刘骥. 城中村改造:历史起源及行为者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3):78-82. [43] 冯晓英,魏书华,陈孟平.由城乡分治走向统筹共治——中国城乡结合部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以北京为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44] 谢宝富. 中国城乡结合部地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初探——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J]. 政治学研究, 2010(1):59-64. [45] 孔祥利. 中国大城市城乡结合部政府治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 北京:北京大学, 2009. [46]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47] 史云贵. 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路径创新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48] 林莉, 张劲松. 过渡与协同:城镇化发展中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9(1):65-71. [49] 戴祥玉, 卜凡帅. 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的嵌入式治理[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5):130-140. [50] 熊易寒. 精细分层社会与中产焦虑症[J]. 文化纵横, 2020(5):112-120. [51] 肖林. “后院”政治:城市中产阶层的“领地”意识[J]. 文化纵横, 2016(6):90-97. [52] [美]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 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和公共政策[M].成伯清,鲍磊,张戌凡,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53] 赵新平, 周一星. 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及城市化理论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2):132-138. [54] 周飞舟. 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J]. 社会学研究, 2007(1):49-82. [55] 熊易寒. “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51(1):28-34. [56] 李友梅,耿敬,刘玉照.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57] 孙秀林, 周飞舟.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4):40-59. [58] 施芸卿. 增长与道义:城市开发的双重逻辑——以B市C城区“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J]. 社会学研究, 2014,29(6):49-73. [59] 徐建. 社会排斥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弱势群体[D]. 上海:复旦大学, 2008. [60] 肖林. 土地价值与社会约束:以B市C城区旧城改造为例[D]. 北京:清华大学, 2009. [61] 马流辉. 底层社会、非正规经济与参与式治理——基于上海城乡接合部桥镇的考察[J]. 学习与实践, 2015(11):112-122. [62] 熊易寒,冯静,梁银湘. 你中产了吗[M].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15. [63] 熊易寒. 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倾向及其对舆情的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3(5):158-161. [64] 钱志鸿, 黄大志. 城市贫困、社会排斥和社会极化——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 2004(1):54-60. [65] 王红霞. 中国城市马赛克:人口多元化进程及其社会影响[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66] 郑冰岛. 冲突与融合:社会转型中的人口流动[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8. |
[1]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2]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3] | 冯朝睿, 张叶菁. 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基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多案例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0-85. |
[4] | 谭旭运, 豆雪姣, 董洪杰. 社会阶层视角下民众获得感现状与提升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1-13. |
[5] | 凃耀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刻的信仰契约特性、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1-27. |
[6] | 苏良亿. 场域视域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冲突与融合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115-121. |
[7] | 李玉雄, 林春逸. 当代社会治理的伦理向度——再读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31-35. |
[8] | 褚添有. 社会治理机制:概念界说及其框架构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42-45. |
[9] | 王道勇. 农民工市民化:新型矛盾与政策调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83-89. |
[10] | 谢龙华. 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143-148.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