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1): 113-12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1.010
张雯闻, 贾海薇
ZHANG Wen-wen, JIA Hai-wei
摘要: “双减”是近期教育治理的焦点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则是“双减”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仍是政治代表和家国责任的前提下,人民需要政府“有为”,治理无序的校外培训市场。有为政府的指引下重构的有效市场侧重于供给侧改革,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导向,重构的校外培训或服务的市场是公益而不是逐利的市场;第二,探索教育市场服务单位从家庭到学校的转变,通过学校购买服务,以学校为桥梁组织再分配教育资源则有助于缓解现有竞争压力,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三,分类分阶段参与供给,改变现有校外培训市场以面向家庭的学科类培训一家独大的局面,鼓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大力培育家长学校、素质教育以及面向学校的课后托管类校外培训市场,鼓励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朝后基础教育阶段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培训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指引下,校外培训最终形成一个细分领域、细分对象、细分阶段、准入有序的培训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
[1] 曾荣光. 教育政策行动:解释与分析框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1):68-89. [2] [英]安迪·格林.教育、全球化与民族国家[M]. 朱旭东, 徐卫红,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 Usher R, Edwards R. 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different voices, different worlds[M]. London: Routledge, 1994. [4] 谢爱磊,李家新,黄咏欣.全球药方还是特洛伊木马?PISA的教育政策效应批判——一份基于教育政策社会学视角的文献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2):55-79. [5] 李晓乐.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43-48. [6] Buchmann C, Hannum E. Edu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heories and research[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1, 27:77-102. [7] Zhang W, Bray M. Micro-neoliberalism in China: public-private interactions at the confluence of mainstream and shadow educ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17:1-19. [8] 王捷, Katz L,岳经纶.素质教育政策、新自由主义与影子教育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青年研究,2021(7):110-119. [9] 邓宇晨. 小作坊到万亿大产业,校外培训野蛮生长44年!新东方等市值跌3700亿[N]. 时代周报, 2021-06-17. [10] 马健生,刘云华.教育中的资本扩张:危害与治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4):50-61. [11] 陈先哲. 剧场效应、标配思维下的教育内卷[N]. 光明日报, 2021-04-27. [12] 渠敬东. 只想“赢”的教育,会让年轻人过早“夭折”[EB/OL]. (2019-07-01)[2021-08-21].https://www.sohu.com/a/331635134_412025. [13] 公钦正,李若冰.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现状及其社会学阐释[J].教学与管理,2020(24):22-25. [14] 刘云杉. 今天的教育已经变成了赌场[EB/OL].(2019-07-23)[2021-08-21].https://www.sohu.com/a/328688903_99897611. [1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16]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7] 张雅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公共性本质及其价值功能[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0(4):59-69. [18] 吕普生.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效能——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度逻辑[J].政治学研究,2021(3):54-64+161. [19] Erikson R, Goldthorpe J. H. The Constant Flux: A study of class mobility in industrial societie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 Banerjee A V, Duflo E.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1. [21] [印]阿玛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2] 张薇,马克·贝磊,李红兰.影子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意义——以重庆市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7(6):56-62. [23] Reich R. The work of nations: A blueprint for the future[M]. New York: Vintage, 1991. [24] 马素伟,孙艳.香港“青年危机”:表征、影响及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16(3):105-109. [25] 郑永年. 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何去何从?——郑永年等学者谈当前中美关系[EB/OL].(2021-04-25)[2021-08-2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95454. [26] 徐坚.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J].社会科学文摘,2017(8):46-48. [27] 代蕊华,郭志慜.什么样的学校教师流失率更高?[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5):46-53. [28] 张薇.中国校外培训规范治理:统一的政策,多样的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2):62-82. [29] 李井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同袍抑或敌手[J].学术月刊,2018,50(12):41-51. [30] 雷万鹏, 钟宇平. 教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财政学的思考[J]. 教育学报, 2002, 30(1):41-61. [31] 黄宗智.国家-市场-社会: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的不同[J].探索与争鸣,2019(11):42-56. [32] 柯政.课程改革中的囚徒困境:存在与消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0):53-55. [33] 霍秉坤,许颂声.中国学生学习增负减负的博弈:囚徒困局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3(4):17-26. [34] 周序.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96-106. [35] Levin H M.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in Western Europe[J]. Social Problems, 1976, 24(2):148-172. [36] 王峥. 构建校外艺术教育新格局[N]. 人民日报, 2021-10-20. |
[1] | 戚务念, 李杭璋. 新中国第一轮学业减负改革探索(1950—1977)[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97-112. |
[2] | 周序. 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96-106. |
[3] | 李晓雅.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107-115. |
[4] | 饶佩. 教育时间视角下减负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116-126. |
[5] | 孙志建. 有为政府怎样塑造有效市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创新的对象编辑进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39-5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