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6): 124-137.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6.010
符磊, 周李清
FU Lei,ZHOU Li-qing
摘要: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没有技术保障的双循环无疑是低水平的。跨国企业横跨内外循环,其对外直接投资引导我国技术创新发展,为双循环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内循环体系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外循环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起着支撑作用,东道国政治治理情况和经济自由度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国家而异。对外直接投资在内外循环中起着联通桥梁作用,其战略布局决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情况,关系我国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两国经济制度距离越近,我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阻力越小,两国经济自由度相近能够使跨国企业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东道国营商环境,降低沉没成本。而政治制度距离却与之相反,这充分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自身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偏好。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可采取以下措施:内循环下提升我国技术吸收能力;外循环下重视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双循环联动下合理布局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
[1] 李猛.新时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21(1):16-25. [2] 陈劲,阳镇,尹西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21(1):1-9. [3] 鲁万波,常永瑞,王叶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发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J].科研管理,2015(3):38-48. [4] 陈强,刘海峰,汪冬华,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6(7):134-143. [5] 李娟,唐珮菡,万璐,等.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7(4):59-71,135. [6] 付海燕.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4(9):56-61,67+88-89. [7] 符磊.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吗——考虑环境变量的再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2):1-12. [8]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进步[J].世界经济,2014(9):53-76. [9] Akcigit U, Ates S T, Lerner J, et al. Fencing off Silicon Valley: cross-border venture capital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J]. NBER Working Paper, 2020(27828):1-56. [10] 郭熙保,肖利平.后发优势、技术吸收能力与中国的经验[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614-619. [11] 刘晓光,杨连星.双边政治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J].金融研究,2016(12):17-31. [12] 张倩,李芳芳,程宝栋.双边政治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区位选择——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9(6):89-103. [13] Kostova T K , Zaheer S .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lexity: the cas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1):64-81. [14] 薛有志,刘鑫.国外制度距离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28-36. [15] 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东道国制度重要吗?[J].管理世界,2012(11):45-56. [16] Siegel J I , Licht A N , Schwartz S H . Egalitarianism, cultural distanc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new approach[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13,24(4):1174-1194. [17] 赵伟, 古广东, 何元庆. 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 管理世界, 2006(7):53-60. [18] 赵宸宇,李雪松.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6):105-117. [19] 潘雄锋,闫窈博,王冠.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研究[J].统计研究,2016(8):30-36. [20] 齐亚伟.研发创新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2):111-121. [21] 聂名华,齐昊.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基于创新价值链与空间关联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9(2):111-122,137. [22] 曾倩,曾先峰,刘津汝.“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理论与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6-11. [23] 沙文兵.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69-74,89. [24] 杨连星,罗玉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升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6):54-70. [25] 杜龙政,林润辉.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省域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8(1):149-162. [26] Cohen W M, Levinthal 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M].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6:128-152. [27] 衣长军,李赛,张吉鹏.制度环境、吸收能力与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检验[J].财经研究,2015(11):4-19. [28] 朱婕,任荣明.东道国制度环境、双边投资协议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18(3):109-126,136-137. [29] 蔡冬青,刘厚俊.中国OFDI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5):59-69. [30] 李月娥,张吉国.中国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11):112-116. [31] 舒家先,唐璟宜.金融异质性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影响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财贸研究,2019(5):59-69. [32] 张菲,管曦,朱荣军.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茶叶科学,2021(3):430-438. |
[1] | 沈国兵, 孟彩霞.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基于上海与多个国际大都市的比较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97-112. |
[2] | 田正, 李鑫. 双循环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130-142.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