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61 ›› Issue (4): 29-39.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4.003
叶林, 卢玮
YE Lin, LU Wei
摘要: 老旧小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面临着失管、弃管、物业管理纠纷等难题。单位制解体后住房管理从由行政力量主导转变为以市场契约为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确定管理权责。然而,现有契约治理机制忽视了老旧小区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灵活多变的场景,难以有效回应老旧小区治理的诉求,需要将关系带回到契约中。通过成都市信托制物业典型案例对这一观点进行印证和阐释,总结老旧小区中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的要素呈现以及阶段性变化,强调老旧小区治理机制的运用应与治理情境相结合,减少物业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和治理成本,系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D630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文宇.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城市问题,2013(9): 78-81. [4] 张建雷,席莹.关系嵌入与合约治理——理解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系的一个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1-9,155. [5] 张雪霖.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生成机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30-37. [6] 黄珺,孙其昂.城市老旧小区治理的三重困境——以南京市J小区环境整治行动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7-33. [7] Yip N M. Housing activism in urban China: the quest for autonomy in neighborhood governance[J]. Housing Studies, 2019(10): 1635-1653. [8] 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J].管理世界,2003(6): 52-62. [9] [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M].雷喜宁,潘勤,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0] 冉佳森,谢康,肖静华.信息技术如何实现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平衡——基于D公司供应链治理案例[J].管理学报,2015(3): 458-468. [11] Zheng J, Roehrich J K, Lewis M A. The dynamics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long-term public-private procurement arrangements[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8(1): 43-54. [12] Philippe A, Holden R.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what have we learned over the past 25 year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1(2): 181-197. [13] 王越,陈烨. 从北京老旧小区物业失管看社区基层组织困境[J].城市发展研究,2020(10): 134-140. [14] 潘鸿雁. 物业管理中的关系冲突及矛盾化解路径思考——基于对上海市的调查[J].甘肃社会科学,2010(4): 246-249. [15] Macneil I R. Relational contract theory: challenges and queries[J].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0(3): 881-882. [16] Macneil I R. Contracts:adjustment of long-term economic relations under classical, neoclassical, and relational contract law[J].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1978(72): 854-905. [17] Poppo L, 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8):707-725. [18] Cao Z, Lumineau F. Revisit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a qualitative and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1):15-42. [19] 王友奎,孟庆国,陈思丞. 数字时代公共部门组织声誉理论研究:缘起、发展与展望[J].公共行政评论,2023(5): 177-195,200. [20] 王欢明,刘梦凡.基层党建何以引领公共服务合作生产以促进城市社区更新?——以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26-42. [21] 郭圣莉,吴海红,刘永亮. 业主集体行动视角下的社区强人治理——基于业主委员会的多案例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6): 19-30. |
[1] | 周振超, 郭炜萍. 统筹协同下的随事而制: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实现逻辑——基于“枫桥式工作法”的扎根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3): 23-38. |
[2] | 李智超, 于翔. 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何以“另起炉灶”?——以T镇政府的“工作线”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3): 39-50. |
[3] | 陈廷栋. 基层考核机制变迁的轨迹、逻辑与展望——基于“价值—制度—行动”的整合性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6): 59-72. |
[4] | 吴金群, 陈元勋. 基层治理中的双向压力型体制及其运行逻辑——基于H镇网格化管理的个案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2): 12-27. |
[5] | 赵聚军, 庞尚尚. 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的类型学考察与路径探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1): 69-82. |
[6] | 于刚强, 李嘉琳. 基层公私合作的制度信任何以形成?——基于H街的个案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29-40. |
[7] | 谭英俊, 蒙晓霜. 迈向整体智治: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新趋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41-54. |
[8] | 王伟进, 陆杰华. 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146-158. |
[9] | 周振超, 黄洪凯. 条块关系视域下基层政府负担繁重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1): 59-69. |
[10] |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39. |
[11] |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
[12] | 袁方成, 吴迪. 空间改造与社区生活—治理共同体的形塑——一个场域分析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37-49. |
[13] | 容志, 吴磊, 李婕. 公共价值驱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两张网”运行的观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49-62. |
[14] | 张会平, 叶晴琳. 数据确权与业务协同:部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困境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63-73. |
[15] | 王刚, 吴向楠. 重心下移的组织重塑: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理论概括——以Q市城阳区“吹哨报到联包”改革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54-6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