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5): 49-57.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5.007

• 人类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人类学从田野回访中复兴(1984-2003年)

马丹丹1,王晟阳2   

  1. 1.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200444;
    2.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20
  • 出版日期:2015-09-10 发布日期:2018-12-19
  • 作者简介:马丹丹(1979-),女,河南安阳人,上海大学讲师,人类学博士,研究方向:人类学学科史;王晟阳(1991-),男,山西大同人,广西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民族志实践与书写研究”(14CSH074)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Anthropology by Returning to Field Work

MA Dan-dan,WANG Sheng-yang   

  1. 1.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2.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 Online:2015-09-10 Published:2018-12-19

摘要: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田野回访,拉开了新时期中国人类学的序幕,开辟了乡村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同时又以汉人社区的研究带动了中国人类学走出依附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道路。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回访是重访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回访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方向等方面从属于汉人社区的理论范式,同时,学人自觉将少数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族群多样性的努力中,用社区研究处理族群认同。所以,可以将田野回访看作以汉人社区为主体的田野调查和理论建设。

关键词: 人类学中国化, 田野回访, 乡村人类学, 汉人社区, 写文化

Abstract: The field revisit starting in 1980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anthropology of new era. It opened up a research area for rural anthropology. Meanwhile, the study of Han community drove Chinese anthropology to walk out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attached to ethnology. The field revisit in southwest minority regions was part of the revisit plan. The field visit in southwest minority regions is subordinate to the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Han communit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Meanwhile, we should bring ethnic minorities into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to form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and use community research to settle ethnic identity. Therefore, we can regard field visit a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centering on Han community.

Key words: Chinese anthropology, field visit, rural anthropology, Han community, writing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 C912.4
[1] 纳日碧力戈.中国人类学的新格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庄孔韶.行旅悟道——人类学的思路与表现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Maria Heimer,Stig Thogersen.Doing Fieldwork In China[M].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4] 郝瑞.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J].范可,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4).
[5] 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M].张雄,沈炜,秦美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 费孝通.中国绅士[M].惠海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 庄孔韶.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兰林友.庙无寻处——华北满铁调查村落的人类学再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 行龙.回望集体化:山西农村社会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1] 林耀华.金翼——一个家族的史记[M].庄孔韶,方静文,译.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
[12]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3] 王铭铭.经验与心态——历史、世界想象与社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 张小军.银翅:中国的现象人类学——兼论人类学本土化[C]//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1.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15] 张小军.走向“文化志”的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概念反思[J].民族研究,2014(4).
[16] 从《金翼》到《银翅》[EB/OL].http://anshi.bokee.com/1094231.html.
[17] 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1] 刘亚虎. 中国“姓”、“种”、“精”、“魂”话语体系与族源神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67-72.
[2] 叶建芳. 从姻亲与地缘关系视角看布努瑶祖先崇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26-32.
[3] 罗易扉. 原住民文化物品遣返原居地的人类学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33-4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8]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9]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10] 赛铮. 论保险公司破产是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之例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1 -66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