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4 ›› Issue (6): 87-9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8.06.012
徐乐乐
XU Le-le
摘要: 随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少年大量涌入城市。然而,许多从小浸淫于乡村文化的乡村少年遭遇迥异的城市文化时,既放弃了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又不能被城市文化认同和承认,产生了文化认同危机,成了游离于城乡文化之间的文化流浪者。乡村少年的文化认同危机包括价值认同危机、身份认同危机和自我认同危机。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教育作为社会中最重要的文化传承与传播系统,应该摆正乡村教育的位序;乡村教师需要引导乡村少年进行文化反思;重视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以建构乡村少年的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
[1] 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EB/OL].[2014-05-1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2]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 [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M]. 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 费孝通.反思 对话 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2. [5] 阎嘉.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的诸问题[C]//刘海平.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社学者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选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 陈广兴,南治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7] 吴玉军.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天津社会科学,2005(6):38-42. [8]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 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9] 查理斯·泰勒.承认的政治[M]//韩少功,蒋子舟.是明灯还是幻象. 董之林, 陈燕谷,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 R. E. 帕克.城市社会学[M]. 宋俊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2] 谢熠,罗玮.社会认同研究理论成果与最新特点[J].社会心理科学,2015(2):5. [13] 管健.污名的概念发展与多维度模型建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8-129. [14]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 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5] 张海波,童星.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2):88. [16] 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 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7] 吴惟粤.我国地方课程发展研究30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22-28. [18] 刘铁芳.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J].天涯,2007(3):26.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