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3): 34-4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3.004

• 治理现代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基金会扎根社区发展的域外经验

原珂1,2   

  1.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北京 100029;
    2.石河子大学 法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 收稿日期:2022-09-06 出版日期:2023-05-15 发布日期:2023-07-11
  • 作者简介:原珂(1986—),男,山西河津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优秀青年学者”,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援疆干部),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社区治理。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研究”(20CSH09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资助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创新研究”(21YQ20)。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Foundation Rooted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YUAN Ke1,2   

  1. 1. Academy of China Open Economy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2. Law School,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
  • Received:2022-09-06 Online:2023-05-15 Published:2023-07-11

摘要: 当今世界社区基金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地方公共事务治理变革的显著标志,尤其是欧美社区基金会的百年发展历程已充分证明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背后必然存在着一套有效的制度逻辑。在此基础上文章主要从制度、需求、技术、文化素质、激励机制和资源等方面提炼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基金会扎根社区发展的既有实践经验,以期对当前中国社区基金会在地化发展及其参与基层社会共建共治新格局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 社会治理, 社区参与

Abstract: The vigorous growth of community foundations in the world today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symbol of global changes in local public affairs governance, and their century-long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America has fully demonstrated their important role in primary-level social governance, behind which there must have been a set of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Given all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foundations rooted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Europe and America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needs, technology, cultural quality,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resources, with an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 community foundation's loc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new pattern of primary-level social co-construction and co-governance.

Key words: community founda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中图分类号:  D632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DB/OL].(2019-05-19)[2022-08-10].http://www.xinhuanet.com/2019-05/15/c_1210134568.htm.
[3] 原珂,许亚敏,刘凤.英美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及其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6(6):143-155.
[4] 翁士洪.社区基金会:理论逻辑与治理重塑[J].社会科学,2021(8):41-45.
[5] [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 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王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 韩君.授人以渔还是改造渔业?社区基金会在英国的发展[J].中国社会组织,2017(12):45-49.
[8] 侯玉兰,侯亚非.国外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9] 侯玉兰.非营利组织:美国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13-17.
[10] 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11]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M].北京:三联书店,2011.
[12] 徐丹.社会组织参与美国社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13] 王杰秀,等.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本土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
[14] Shea J. Taking nonprofit intermediaries seriously: a middle-range theory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1, 71(1):57-66.
[15] 朱健刚.企业要转化角色,找到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N].公益时报,2021-02-09(15).
[16] 原珂.社区基金会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J].党政研究,2022(3):36-46.
[17] 基金会中心网.德国社区基金会[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8] History. Living Cities, accessed March 29, 2012. http://www.livingcities.org/about/history/.
[19] Hecht B. Revitalizing struggling American cities[J].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7:27.
[20] [美]萨拉蒙.慈善新前沿:重塑全球慈善与社会投资的新主体和新工具指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1] 王芳.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2] 魏娜,陈俊杰.社区基金会:历史延续与功能转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21-35.
[23] 唐有财,权淑娟.中国城市社区基金会发展及运作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24] 原珂,赵建玲.“五社”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22(4):75-82.
[25] 褚蓥.市场自由,还是政府主导?——论中国慈善创新的出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1-28,189.
[26] 郑苏晋,王汀汀.基金会适用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7(6):15-19.
[27] 王兆斌.美国慈善基金会的嬗变及其社会功能[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4):91-104.
[28] 陶媛媛.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会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2] 余敏江, 朱雨新. 超越“杰文斯悖论”:“碳中和”议题实现的社会治理驱动及优化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86-95.
[3] 王印红, 李莉. 流动性社会背景下社区治理中的“单位”嵌入与融合——以Q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64-73.
[4] 熊易寒, 曹一然. 空间再分配:   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54-66.
[5]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6]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7] 冯朝睿, 张叶菁. 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基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多案例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0-85.
[8] 谭旭运, 豆雪姣, 董洪杰. 社会阶层视角下民众获得感现状与提升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1-13.
[9] 凃耀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刻的信仰契约特性、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1-27.
[10] 李玉雄, 林春逸. 当代社会治理的伦理向度——再读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31-35.
[11] 褚添有. 社会治理机制:概念界说及其框架构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42-4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