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2022, Vol. 58 ›› Issue (3): 23-3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3.003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HAN Zhi-ming1, LIU Zi-yang2
CLC Number:
[1] 熊竞,孙斌栋.超大城市政区治理:演进逻辑、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5):51-62. [2] 唐皇凤.我国城市治理精细化的困境与迷思[J].探索与争鸣,2017(9):92-99. [3] 韩志明.城市治理的清晰化及其限制——以网格化管理为中心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7(9):100-107. [4] 王郁,李凌冰,魏程瑞.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以上海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41-49+9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7] [美]大卫·哈维.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M].黄煜文,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 韩志明.规模焦虑与简约治理——大国治理历史与现实的理论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83-193. [9] 孙斌栋,魏旭红.多中心结构:我国特大城市的未来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7):6-15. [10] 张灏.特大城市副中心发展研究——东京经验及对上海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8(4):119-126. [11] 何艳玲,周寒.全球体系下的城市治理风险:基于城市性的再反思[J].治理研究,2020(4):5-19+2. [12] 杨俊宴,郑屹.城市:可计算的复杂有机系统——评《创造未来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2021(1):124-130. [13] 郑国,李书峰.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的启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7(3):84-88. [14] [英]迈克尔·巴蒂.创造未来城市[M].徐蜀辰,陈珝怡,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15] 许泽宁,吴丹贤,高晓路.城市中心区街道行政区划优化设置与精细化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21(6):126-132. [16] 祁文博.网格化社会治理:理论逻辑、运行机制与风险规避[J].北京社会科学,2020(1):119-128. [17] 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2):1-21+178. [18] 刘中起,郑晓茹,郑兴有,等.网格化协同治理: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上海实践[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2):60-68. [19] 韩志明,李春生.城市治理的清晰性及其技术逻辑——以智慧治理为中心的分析[J].探索,2019(6):44-53. [20] 汤文仙.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理论构建与探索[J].新视野,2018(6):74-80. [21] 杨智勇.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9(1):97-99. [22] 张萍.西北城市古旧地图谱系及其价值与利用[J].安徽史学,2021(1):5-12. [23] 杜月.制图术:国家治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7(5):192-217+246. [24] 单勇,阮重骏.社会治理地图对综合治理体系的三重发展——以城市大脑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1):65-70. [25] 钱坤.国家认证能力与城市治理——以网格化管理为中心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9(1):124-130. [26] 陈水生.数字时代平台治理的运作逻辑:以上海“一网统管”为例[J].电子政务,2021(8):2-14. [27] 赵勇,曹宇薇.“智慧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以上海“一网通办”改革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5):63-70. [28] 周瑜,刘春成.雄安新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逻辑与创新[J].城市发展研究,2018(10):60-67. [29] 李雪松.新时代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逻辑重构:一个“技术赋能”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20(5):72-79. [30] 吴志强,王凯,陈韦,等.“社区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创新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0(3):1-14. [31] 姚建华,徐偲骕.智慧城市:网络技术、数据监控与未来走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88-97. [32] 宋刚,张楠,朱慧.城市管理复杂性与基于大数据的应对策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8):95-102. [33] 郭大林.从“数字化”到“互联网+”:城市管理的多元共治之道[J].求实,2018(6):74-84+109. [34] 陆军.城市大脑:城市管理创新的智慧工具[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9):16-25. [35] 樊博,王妍.数字治理的发展逻辑解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9-96. [36] 孙轩,孙涛.大数据计算环境下的城市动态治理:概念内涵与应用框架[J].电子政务,2020(1):20-28. [37] 毛超,岳奥博,沈力,等.数字孪生技术支撑下城市智慧治理隐秩序显性化的方法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21(8):56-62. [38] 唐斯斯,张延强,单志广,等.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形势与政策建议[J].电子政务,2020(4):70-80. |
[1] | ZHOU Wei-feng.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tyle of Yan Ge Luo Fu Xing [J].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55(5): 96-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