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5): 90-9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5.012
周浩翔
ZHOU Hao-xiang
摘要: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都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并且在方法论上有一致性。他们批评了乾嘉学派解读经典的方法策略,亦注重客观理解的重要性,并突出诠释主体在诠释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强调通过生命的体验,以诚、敬的姿态面对儒家经典并予以解读。此外,他们的经典诠释方法也多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中图分类号:
[1] 戴震.戴震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钱大昕.潜研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晚期文集(全集本第27册)[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3. [6] 郑宗义.儒学、哲学与现代世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7] 牟宗三.圆善论(全集本第22册)[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3. [8]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全集本第21册)[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3. [9] 殷鼎.理解的命运[M].北京:三联书店,1988. [10] 徐复观.徐复观文集:第三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1] 徐复观.徐复观文集:第二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2] 熊十力.十力语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3]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5] 熊十力.读经示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16] 郭齐勇.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1] | 胡金旺. 唐君毅九境中的辩证法及其与黑格尔的差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9-24.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