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4): 105-11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4.017
谢世坚, 严少车
XIE Shi-jian, YAN Shao-che
摘要: 人体词“heart/心”的隐喻化对于人类思维与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操作过程,能够充分阐释隐喻的意义动态建构,而隐喻翻译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整合。选取莎士比亚《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曹禺《雷雨》、《日出》为语料,结合代表性译本(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孙大雨、王佐良与巴恩斯),以概念整合为理论视角,对比考察译者对剧本中“heart/心”隐喻的处理方式,研究发现:莎剧和曹剧“heart/心”隐喻的翻译策略可归结为三种:完全对应投射法、部分对应投射法(原文空间投射和译者空间投射)、无对应整合投射法;概念整合与隐喻翻译极为契合。
中图分类号:
[1] Niemeier, Susanne. Straight from the heart-metonymic and metaphorical explorations[A]. Antonio Barcelona (ed.).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the Crossroads: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C]. Berlin/New York: Moulton de Gruyter, 2000: 193-214. [2] 王文斌. 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1): 58-60. [3] 齐振海,覃修桂. “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J]. 外语研究,2004(6):24-28. [4] 谢之君, 史婷婷. 汉语“心”和英语“heart”的语义范畴转移比较[J]. 山东外语教学,2007(4):30-34. [5] 唐韧. 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身体和自然概念的认知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2):93-94. [6] 司建国. 认知隐喻、转喻视角下的曹禺戏剧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91-170. [7] 贺文照. 英译汉中“心”的隐喻重构——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考察[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2):130-133. [8] 汪少华,郑守疆.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7-11. [9] 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5-32. [10] 王斌. 概念整合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22(3):19. [11] 王斌. 隐喻系统的整合翻译[J]. 中国翻译,2002,23(2). [12] 孙亚. 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1(4):12-14. [13] 苏立昌, 李建波.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6(3):29-33. [14] 张蓊荟. 认知视域下英文小说汉译中隐喻翻译的模式及评估[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53-57. [15] 李忻洳. 从概念整合视角探析翻译过程[J]. 外语研究,2014(5):83-87. [16] 张辉, 杨波. 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31(1):8-13. [17] 谭震华. 英语隐喻词语的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2(4):26. [18] 华先发. 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71. |
[1] | 彭劲松. 论壮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112-116.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