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5): 8-1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5.002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宏观社会历史运动的微观生成问题研究——以布劳和马克思的关系为例

张立达   

  1.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重庆401120
  • 收稿日期:2017-01-20 出版日期:2017-09-20 发布日期:2018-07-14
  • 作者简介:张立达(1978-),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 基金资助: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及其重构研究”(14XJC720002)

A Study on the Micro-Mechanism of Macro Social Historical Movement——the Relation between Blau and Marx as an Example

ZHANG Li-da   

  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 Received:2017-01-20 Online:2017-09-20 Published:2018-07-14

摘要: 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究竟怎样生成宏观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是唯物史观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可以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方法启示和理论材料。马克思的生产范式和布劳的交换范式是可以互补的。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更擅长把握宏观历史,布劳的交换范式在把握人的实践活动的社会效应时可以更加具体精细。因此,批判性地借鉴布劳的理论有望为唯物史观加固微观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 布劳, 唯物史观, 社会交换理论, 生产, 交换

Abstract: It is a major problem of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that how individual praxis converts into dialectical move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Blau’s social exchange theory can contribute enlightenment and materials for this research. The two theoretical paradigms are complementary, then 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Blau’s theory, which may reinforce the micro-foundation of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Key words: Marx, Blau,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social exchange theory, production, exchange

中图分类号: 

  • B03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 Ritzer. Sociological Theory[M].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6.
[5] 周晓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及整合的可能性[J].社会学研究,2002(5).
[6] 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 王雨辰.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9.
[2] 谭培文, 谌尧. 辩证认识资本的文明作用及当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
[3] 唐正东. 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分裂及其不合理性——青年恩格斯的劳资关系思想及其评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0.
[4] 章衎.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资本概念的矛盾特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19.
[5] 王卫华. 超越资本逻辑的“三条路径”之哲学审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42-52.
[6] 杨兴凤. 马克思的时间范畴谱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21-27.
[7] 张翠, 刘玉娟. 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64-69.
[8] 伍先福. 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246个城市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88-101.
[9] 曲轩.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美好生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37-43.
[10] 李晔, 苗青. 马克思伦理思想与道德相对主义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33-40.
[11] 陈水勇. 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48-52.
[12] 陈洪江, 刘虹. 习近平人民观研析——“人民”术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41-46.
[13] 张明. 图绘实践概念的中国之旅:从马克思到毛泽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47-53.
[14] 杨金海. 国外学界《共产党宣言》百年评价史述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22-30.
[15]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4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magtech. 测试发布文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1): 1 .
[2] magtech. 测试最新录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 (): 1 .
[3] 包大为. 作为危机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问题向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23 -28 .
[4] 刘吉发, 何梦焕. 习近平生态政治观的多维透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29 -34 .
[5] 李文军.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与财政负担测算研究:2016-2050[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35 -42 .
[6]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 -48 .
[7] 李坤凤. 内在驱动·实践强化·信仰提升   ——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三重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56 -60 .
[8] 王春华, 易连云. 儿童主体化: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61 -64 .
[9] 杨茂庆, 史能兴.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原则:逻辑起点与体系构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65 -69 .
[10] 潘悟云, 王奕桦, 葛佳琦. 中韩两国古代文化交流的印证——语言学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76 -83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