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4 ›› Issue (6): 100-11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8.06.014

• 文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襄阳“文选楼”与“高斋学士”所属辨证——关于一不难知的误说流行千年不止之思考及其他

力之   

  1.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收稿日期:2018-07-20 出版日期:2018-11-20 发布日期:2019-01-08
  • 作者简介:力之(1956-),男,广西北海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Reflections on the Wen-xuan Building in XiangYang and the Identity of Gaozhai Scholars

LI Zhi   

  1.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 Received:2018-07-20 Online:2018-11-20 Published:2019-01-08

摘要: 昭明太子撰《文选》和筑襄阳“文选楼”与刘孝威、庾肩吾等“高斋学士”毫无关系。这一点本不难知,而后人或竟误将这三者“绑”在一起,说昭明太子筑“文选楼”而聚“高斋学士”以撰《文选》。影响所及,由此“无中生有”者“浓缩”而来之“选楼学士”云云,在不知不觉中几乎成了《文选》出自昭明太子与其相关学士之手的“常识”。考察这一误说何以正而犹出而流行千年不止与正误二说在历史上动态演变之呈现,是极有意义的。这可促使学界对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学术反思。“验”而后然否,至为重要;辨证文之能否止或很好地止误说,关键在其“覆盖”之范围是否足够广。

关键词: 高斋学士, 文选楼, 昭明太子, 正而犹出, 萧统独撰

Abstract: One of views believed that the Wen-xuan Building built by Crown Prince Zhao Ming was used to gather the Gaozhai Scholars such as Liu Xiaowei for works selections, while the other view was quite contrary. It has great impact on study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two opposite views because of its general significance in this fundamental issue which motivates people to reflect on the related questions. Seizing truth by verification is important, and whether an argumentation can stop the spread of misstatement or not depends o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depth.

Key words: Gaozhai Scholars, Wen-xuan Building, Crown Prince Zhao Ming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清)襄阳府志 [O].光绪乙酉(1885)刻本.
[3]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北京:中华书局,1992.据道光二十九年刊板影印.
[4] 力之.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上)[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33-40 .
[5] (明)杨慎.升庵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明)陈耀文.正杨[O].《四库全书》本.
[7] 李贤,等.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影印明天顺五年原刻本.
[8] (明)陈耀文.天中记[O].《四库全书》本.
[9]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O].明万历刻本.
[10] 屈守元.文选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3.
[11] 闵齐华.文选瀹注[O].明末乌程闵氏刻本.
[12]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O].《四部丛刊》本.
[13] (清)汪中.述学补遗[O].《四部丛刊》本.
[14] (清)顾广圻.思适斋集[M]//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十三):清代卷,第七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15] 曾毅.中国文学史[M].上海:泰东图书局,1915.
[16]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M].上海:中华书局,1930.
[17] 周侯于.中国历代文学类选[M].上海:世界书局,1931.
[18]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大学丛书)(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9] 顾荩丞.国学研究(集部)[M].上海:世界书局,1932.
[20] 李泰棻.中国史纲[M].北平:中华印书局,1933.
[21] 支伟成.各体文选(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22] 刘麟生.中国文学史[M].上海:世界书局,1933.
[23] 谭正璧.新编中国文学史[M].上海:光明书局,1936.
[24] 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5] 周贞亮.武汉大学新校宜择地特建唐文选楼崇祀李崇贤以表故迹而彰楚学议[J].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1930年第1卷第1号.
[26] 骆鸿凯.文选学[M].上海:中华书局,1937.
[27]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8] 刘炳藜,刘范猷,华文祺,等.中外人名词典[M].上海:中华书局,1940,1947.
[29] 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0]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第二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1] 杨汤铭.最新世界人名大辞典[M].台北:文友书店,1980.
[32] 林焕文,徐景学.世界名人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
[33] 王兆乾.从贵池对昭明太子的祭祀看傩戏的形成[C]//叶开沅.戏曲论丛(第2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34] 陈致平.中华通史(第3册,两晋南北朝史)[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
[35] 萧汉森,等.编辑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6]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6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37]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38] 任孚先,武鹰.中外文学评论家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39] 张海鹏.中国历代皇子[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40] 吴枫,等.中华儒学通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
[41] 章佩林.全球名人大典[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2.
[42] 张秉戍,等.清诗鉴赏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43] 章义和.梁书[M]//李国章,赵昌平.二十五史新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4] 华彬清.南京社会科学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45]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6] 李红艳,等.中国皇族的命运[M].济南:齐鲁书社,1999.
[47] 晓垣.中华名流大典(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
[48] 沈寂.南朝昭明太子集之《文选》及其影响[C]//俞乃蕴,等.文苑春秋.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49] 王伯恭.中国百科大辞典(8)[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50] 曹明纲.魏晋南北朝散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51] 任继愈.中国藏书楼[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2] 曹毓英.国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53] 李金龙,等.二十五史(第四卷)[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54] 张岂之,刘学智,徐兴海.中国学术思想编年:魏晋南北朝卷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5] 黄鸿森.文章病案:献给编辑记者的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6] 郑传斌.中原文化大典·人物典·人物传(中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57] 刘洪仁.古代文史名著提要[M].成都:巴蜀书社,2008.
[58] 白春任.读俄罗斯[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59] 王长安.安徽戏剧通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60] 何东红,朱赛虹.中国官府藏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61] 叶贤恩.湖北名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62] 白兆麟.睎睋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63] 李坦.扬州历代名贤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64] 丘幼宣.历代绝句选鉴(上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65] 何根海.土主祭仪·族傩标本·戏曲化石[J].池州学院学报,2016(5):1-10.
[66]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67] 刘衍文.寄庐杂笔[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68] 孙旭升.竹枝词名篇译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69] 杨怀志,等.清代文坛盟主桐城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70] (清)周作楫. 贵阳府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71] 张启成,徐达,等.文选全译(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72] 湖南师范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中国历代作家生平介绍(第五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
[73] 湖南师范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历代作家小传(上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74] 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二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8.
[75] 力之.《与嵇茂齐书》非吕安作辨及辨之方法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1-19.
[76] 张涤华.张涤华语文论稿[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77] 陈柱.中国散文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78] 陈衍.陈石遗集(下)[M].陈步,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79] 徐朔方.徐朔方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80]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81] 布莉华,段钟嵘.中国古代作家小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82] 赵福海,等.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83] 力之.关于《文选》成书研究的方法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51-156
[84] 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5] (宋)晏殊.类要[M]//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6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86]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第2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87] 马朝阳.《文选》编者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5):17.
[88] 倪其心.汉代诗歌新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89] 周振甫.《文心雕龙》二十二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90] 富金壁.新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M].北京:线装书局,2009.
[1] 周苇风. 汉乐府《艳歌罗敷行》文体考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96-105.
[2] 齐清仙. 马融《广成颂》之用典及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106-116.
[3] 曲景毅, 王治田. 论《唐诗艳逸品》之版本与文献问题——兼谈其作为晚明商业出版物之特色[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20-29.
[4] 胡大雷.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0-146.
[5] 杜海军. 论石刻的文学研究状况与不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7-154.
[6] 刘锋.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1-117.
[7] 丁红旗. 论《文选》读习的兴盛在中唐时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8-127.
[8] 王琼. 奎章阁本六臣《文选·海赋》作者注辨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28-131.
[9] 周春艳. 《九辩》乃“汉人的作品”说驳议——兼论“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适用度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2-137.
[10] 张文东, 李乃龙. 学术述评之我见——读《〈文选〉研究百年述评》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8-144.
[11] 于景祥,胡佩杰. 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公正对待六朝骈文的倾向——以杨慎、王文禄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2-76.
[12] 孟飞. 从“链体”结构看陆贽骈文的功能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7-85.
[13] 孙丽娜. 论元稹处理骈散关系的方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86-91.
[14] 丁楹. 文人入幕、干谒之风与南宋四六文的繁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92-99.
[15] 贺玉洁. 论《四六灿花》的选文宗旨及其骈文批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100-10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8]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9]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10] 赛铮. 论保险公司破产是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之例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1 -66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