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4 ›› Issue (4): 77-8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8.04.013
孟飞
MENG Fei
摘要: 骈文因其特殊的文体特征而受到各种形式束缚,表达功能存在天然的缺陷,尤其是不宜于议论、说理,更是众所公认。陆贽奏议兼顾内容与形式,议论深刻、说理明晰,虽为骈文而使人“读之不觉其俳”,堪称骈文“别调”。以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提出的“链体”结构和我国古代文体“连珠”体的相关研究为背景,从句式结构和语意逻辑的角度出发,对陆贽骈文特质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发现:陆贽骈文通过“链体”结构的运用和拓展,完成了议论、说理功能的突破,并因此形成“反复曲畅”、“深切著明”的风格。陆贽骈文之所以能够发展“链体”结构、实现功能突破,既与古人思维模式及古代文章论述理路相契合,也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与唐德宗性格爱好、执政作风密切相关。陆贽骈文的这一革新,对后世骈文写作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日]吉川幸次郎.中国文章论[M]//王水照,吴鸿春.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王志坚.四六法海[O].明天启七年(1627)戴德堂刻本. [3] 张谦宜.絸斋论文[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4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孙梅.四六丛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5] 莫道才.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6] 权德舆.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J]//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2. [7] 黎靖德.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8] 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曾国藩.鸣原堂论文[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六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0] [日]斋藤正谦.拙堂续文话[M]//王水照,吴鸿春.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1] 钱基博.骈文通义[M].大华书局,1934. [12] 于景祥.陆贽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13] [德]瓦格纳.王弼《老子注》研究[M].杨立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4] 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5] 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6] 胡大雷.论“连珠”体起源于“对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7] 严复.名家浅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8] 陆贽.陆贽集[M].王素,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6. [19] 顾炎武.菰中随笔[O].清乾隆孔氏玉虹楼刻本. [20] 孙绪.沙溪集[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2] 袁枚.袁枚全集(贰)[M].王英志,校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3]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4] 陈骙.文则·丁[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1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5] 陈绎曾.文筌·四六附说[O].清李士棻家钞本. [26] 张之洞,范希曾,孙文泱.增订书目答问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7]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8]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9]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0] 李肇.翰林志[O].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31] 计有功.唐诗纪事[O].《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32] 苏鹗.杜阳杂编[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3] 王钦若,杨亿,等.册府元龟[O].明刻初印本. [34] 刘岳申.申斋集[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6] 张仁青.中国骈文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7] 黄之栋.论两宋之际的四六文[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38] 戴表元.剡源集[O].《四部丛刊》景明本. [39] 苏轼.苏文忠公全集[O].明成化本. [40]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1] 郎晔.经进东坡文集事略[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9. [4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1] | 于景祥,胡佩杰. 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公正对待六朝骈文的倾向——以杨慎、王文禄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2-76. |
[2] | 贺玉洁. 论《四六灿花》的选文宗旨及其骈文批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100-105. |
[3] | 王正刚. 骈文复兴视域下的清代骈文文集序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106-114. |
[4] | 李生龙. 骈文之辨体及其与句格、风格之关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50-57. |
[5] | 熊礼汇. 试论李白骈文的美感特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58-67. |
[6] | 张明强. 论清初骈文家地理分布与地域骈文流派[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68-74. |
[7] | 张彦. 梁章钜《退庵论文》的文笔骈散之辨及其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75-79. |
[8] | 钟涛. 论六朝政治运作与骈文书写的互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67-71. |
[9] | 刘涛. 用典技巧演进与南朝骈文形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72-79. |
[10] | 刘城. 文学接受视野下的韩柳与骈文——以宋至清代为讨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80-85. |
[11] | 张明强. 学术思潮与清初骈文的新气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86-91. |
[12] | 路海洋. 论清代江南骈文的偏胜及其原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92-98. |
[13] | 张作栋. 从四六到骈文——论骈文的名称演进与文体辨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99-10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