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5): 68-7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5.010
张明强
ZHANG Ming-qiang
摘要: 清代文学的地域性非常显著,地域文学是清代文学的重要部分,从地理分布视角探讨清代骈文发展是骈文研究的新方向。清初骈文作家地理分布特点有二: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以杭州府、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绍兴府最多;二,以省治和府治籍贯者为多。经济富裕、交通便利和深厚的读书重文传统是清初骈文家集中在江浙的主要原因。清初骈文家地域分布格局对清代骈文发展意义重大:清初骈文家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是对六朝江左骈文文统的接续;深刻影响有清一代地域骈文作家群的生成,是清代地域骈文流派形成的开端。清初骈文家地域特征体现清代文学浓厚的乡邦意识和文学生产的地缘集群性。
中图分类号:
[1] 孔颖达,等.毛诗正义[M]//阮元. 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朱熹.诗集传[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4] 吕祖谦.皇朝文鉴[M]. 四部丛刊初编本. [5] 章培恒.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J]. 中国文化,1989,(1). [6] 刘红红,张玉春.从《诗经》、“楚辞”看先秦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J]. 广东社会科学,2009,(1). [7] 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3. [8] 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论[J]. 国粹学报,1905,第2、6、7、9号. [9]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6卷[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0] 张仁青.骈文学[M].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11] 颜建华.清代乾嘉骈文研究[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12] 陈绎曾.文章欧冶:附《四六附说》[M]. 王水照.历代文话:第2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5] 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16] 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3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7] 贺长龄,魏源,等.清经世文编:卷23[M].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光绪十二年思补楼刻本,1992. [18] 张玉书,等.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9] 刘献廷.广阳杂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7. [20] 姜顺蛟,等修,施谦纂.(乾隆)吴县志[O]. 乾隆十年(1745)刻本. [21]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大好骈文派”条[M]. 北京:中华书局,1960. [22] 于昆,陈玉璂.(康熙)常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之《江苏府县志辑》第36.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3] 陈耀南.清代骈文通义[M]. 香港:永安印务公司,1970. [24] 梁启超. 梁启超全集[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5] 曹虹.清代常州骈文集群形成的地域机缘[J]. 文学遗产,2010,(4). [26] 屠寄.国朝常州骈体文录[M]//续修四库全书:1693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7] 宋如林,孙星衍,莫晋.(嘉庆)松江府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689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1] | 周苇风. 汉乐府《艳歌罗敷行》文体考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96-105. |
[2] | 齐清仙. 马融《广成颂》之用典及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106-116. |
[3] | 曲景毅, 王治田. 论《唐诗艳逸品》之版本与文献问题——兼谈其作为晚明商业出版物之特色[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20-29. |
[4] | 胡大雷.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0-146. |
[5] | 杜海军. 论石刻的文学研究状况与不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7-154. |
[6] | 力之. 襄阳“文选楼”与“高斋学士”所属辨证——关于一不难知的误说流行千年不止之思考及其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00-110. |
[7] | 刘锋.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1-117. |
[8] | 丁红旗. 论《文选》读习的兴盛在中唐时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8-127. |
[9] | 王琼. 奎章阁本六臣《文选·海赋》作者注辨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28-131. |
[10] | 周春艳. 《九辩》乃“汉人的作品”说驳议——兼论“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适用度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2-137. |
[11] | 张文东, 李乃龙. 学术述评之我见——读《〈文选〉研究百年述评》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8-144. |
[12] | 于景祥,胡佩杰. 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公正对待六朝骈文的倾向——以杨慎、王文禄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2-76. |
[13] | 孟飞. 从“链体”结构看陆贽骈文的功能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7-85. |
[14] | 孙丽娜. 论元稹处理骈散关系的方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86-91. |
[15] | 丁楹. 文人入幕、干谒之风与南宋四六文的繁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92-99.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