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3): 80-8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3.014
刘城
LIU Cheng
摘要: 韩柳一直被视为集大成的古文宗师,其古文理论及创作成就广受称誉而成为经典。相比而言,韩柳与骈文的关系却备受争议。在骈散对立的古文文论体系中,韩柳用古文对抗骈文以振文风的观点自中唐迄清末从未中断,不少人甚至对韩柳创作骈文的事实有意避而不谈。但韩柳沉浸骈文日久,故其骈文除有承袭之外亦有创新。更重要的是,韩柳包容骈文及不拘骈散的创作实绩,为文章开辟了崭新的写作之途。世人逐渐认可韩柳的这一贡献,并给予其极高的骈文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
[1] 吕双伟.清代骈文三论[J].文学评论,2011(4). [2]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O].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4] (明)茅坤.茅鹿门文集[O].明万历刻本. [5] 莫道才.骈文通论[M].济南:齐鲁书社,2010. [6] 莫道才.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7] (清)顾炎武.日知录[O].清乾隆刻本. [8] (清)孙梅.四六丛话[O].清嘉庆三年吴兴旧言堂刻本. [9] 莫道才.骈文文论:从辞章之论到气韵之说——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J] .文学评论, 2013(4). [10] (明)王志坚.四六法海[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1] 张作栋.论袁枚骈文文论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12] (清)袁枚.小苍山房文集[O].清乾隆刻增修本. [13] (清)袁枚.随园诗话[O].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14] 曹虹.清嘉道以来不拘骈散论的文学史意义[J].文学评论,1997(3). [15] (清)凌扬藻.蠡勺编[O].清岭南遗书本. [16] 沙红兵.唐宋八大家骈文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7]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O].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 (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O].清宣统武进盛氏刻常州先哲遗书后编本. [19] 吴文治.柳宗元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64. [20] 莫山洪.简论反骈的历史嬗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21] 朱丽霞.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唐代骈文的文体地位[J].学术月刊,2007(7). [22] 莫山洪.论柳宗元的“化骈为散”与古文形式的确立[J].浙江社会科学,2009(4). [23] 于景祥.骈文论稿[M].中华书局,2012. |
[1] | 胡大雷.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0-146. |
[2] | 于景祥,胡佩杰. 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公正对待六朝骈文的倾向——以杨慎、王文禄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2-76. |
[3] | 孟飞. 从“链体”结构看陆贽骈文的功能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7-85. |
[4] | 贺玉洁. 论《四六灿花》的选文宗旨及其骈文批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100-105. |
[5] | 王正刚. 骈文复兴视域下的清代骈文文集序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106-114. |
[6] | 李生龙. 骈文之辨体及其与句格、风格之关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50-57. |
[7] | 熊礼汇. 试论李白骈文的美感特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58-67. |
[8] | 张明强. 论清初骈文家地理分布与地域骈文流派[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68-74. |
[9] | 张彦. 梁章钜《退庵论文》的文笔骈散之辨及其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75-79. |
[10] | 钟涛. 论六朝政治运作与骈文书写的互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67-71. |
[11] | 刘涛. 用典技巧演进与南朝骈文形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72-79. |
[12] | 张明强. 学术思潮与清初骈文的新气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86-91. |
[13] | 路海洋. 论清代江南骈文的偏胜及其原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92-98. |
[14] | 张作栋. 从四六到骈文——论骈文的名称演进与文体辨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99-10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