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4 ›› Issue (4): 86-9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8.04.014

• 骈文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元稹处理骈散关系的方式

孙丽娜   

  1.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 出版日期:2018-07-18 发布日期:2018-07-18
  • 作者简介:孙丽娜,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沈阳大学讲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15DB068)

On Yuan Zhen’s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s
of Parallel Prose and Prose

SUN Li-na   

  1.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 Online:2018-07-18 Published:2018-07-18

摘要: 元稹存文近三百篇,包括赋、策、书、奏、表、状、制诰、序、记、碑铭、祭文等多种文体。在这些文章中,元稹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功能处理骈散关系。他强调文章要“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一些文章在处理骈散关系上要不拘骈散。而朝廷公文,诸如制诰、奏状之类的文章以散运骈的形式为主,而赋、判、祭文等以骈散融合的形式为主。

关键词: 元稹, 文, 骈散, 制诰

Abstract: Yuan Zhen wrote nearly 300 texts, including Fu, strategy, books, tables, figures, systems, prefaces, inscriptions, and other literary styles. In these articles, Yuan Zhen trea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allel prose and pros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different styles. He stressed that the article should be "suitably elegant and worthwhile." In dealing with relations between parallel prose and prose, the two styles should be flexibly adopted. The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imperial court, such as document and memorial, a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prose combined with parallel prose, while Fu, judgments, and elegiac address used integratedly prose and parallel prose

Key words: Yuan Zhen, prose and parallel prose, imperial mandate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莫道才.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3] 莫道才.骈文研究与历代四六话[M].沈阳:辽海出版社,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刘勰.文心雕龙[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 李林甫,等.唐六典[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
[6] 吴纳.文章变体序说[M].于北山,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98.
[7] 白居易.白居易集[M].顾学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9.
[8] 白居易,谢思炜.白居易文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0] 沈懋孝.论四六骈体[M]//鸣海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1] 刘麟生.中国骈文史[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2] 谷曙光.韩柳骈文写作与中唐骈散互融之新趋势[J].文学评论,2015(3).
[13]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 李调元.赋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 陈咏媛, 韦庆旺. 流动性社会下文化自信的心理建设进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17-132.
[2] 谭培文, 谌尧. 辩证认识资本的文明作用及当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
[3] 陈淳. 科学方法、文明探源与夏代信史之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28-140.
[4] 岳伟, 徐凤雏. 自然体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5-123.
[5] 霍巍. 神兽西来:丝绸之路上的天马和翼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03-112.
[6] 孙邦金,边春慧.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54-62.
[7] 张立达,唐诗茹. 弹幕文化自由困境的哲学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53-58.
[8] 周苇风. 汉乐府《艳歌罗敷行》文体考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96-105.
[9] 赵京华. 略论鲁迅杂文的激进性与稳健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2-12.
[10] 国建文,苏德. 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基于文化敏感性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75-82.
[11] 唐咸明. 清抄本《天南纪事》的内容、版本及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38-46.
[12] 易连云, 龙红霞. “自由”的向度及其超越——东西方文化中“自由”意义的分殊与当代学校德育审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02-109.
[13] 胡大雷.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0-146.
[14] 杜海军. 论石刻的文学研究状况与不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7-154.
[15] 王兆胜. 林语堂对五四新文化的贡献[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1-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magtech. 测试最新录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 (): 1 .
[2]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3]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4]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5]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6]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7]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8]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9]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10]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