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6): 11-1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6.002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时代社会平衡的辩证认识与实现机制

莫炳坤   

  1.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 收稿日期:2019-09-22 发布日期:2020-01-17
  • 作者简介:莫炳坤,男,广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专题史。
  • 基金资助: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党的执政话语体系建设研究”(19BDJ046)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s of Social Balance in the New Era

MO Bing-kun   

  1. School of Marxism,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 Received:2019-09-22 Published:2020-01-17

摘要: 我们过去过度强调不平衡的作用与意义,但却忽略了平衡的作用与意义,由此产生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研究和倡导社会平衡成为了新时代的客观要求。社会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种平衡不仅是一种基于矛盾的平衡,还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鉴于我国当前存在不平衡的实际,需要建设和完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协同机制,促进社会平衡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平衡, 辩证认识,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协同机制

Abstrac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imbalance, gained too much weight, and of balance, thus was long ignored, resulting in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he imbala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is still prominent, a truth reducing people’s expectation for a better life. In view of this, research and advocacy of social balance has become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new era. Social balance is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ings, and it is a balance based on contradiction, and a balance dynamic. Its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has been a joint effort of building up a mechanism of power,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Key words: new era, social balance, power mechanism, balance mechan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 B02
[1] 左亚文,侯文文.社会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2]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赵成文.平衡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3(5).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李忠杰.完善社会运行机制 激发更大动力活力[J].社会治理,2019(1).
[11] 玉素萍,林春逸.共享发展的发展伦理意蕴及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 原超. “政治势能”视阈下新时代议事协调机构的制度逻辑及职能优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41-50.
[2] 张师伟. 政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论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1-15.
[3] 武永江, 段少帅. 新时代导师语言艺术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88-95.
[4] 邓军, 陈国华.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源流与新时代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8-33.
[5]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40.
[6]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36.
[7]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41.
[8]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4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4]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5]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6] 温锁林. 汉语中的非量化名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7 -75 .
[7] 储泽祥, 王艳. OV语序里状语、补语的一种作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76 -80 .
[8] 曹爽. 抽象名词的确定标准及原型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03 -108 .
[9] 李红惠. 大学青年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目现状调查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20 -125 .
[10] 陈民镇. 清华简伊尹诸篇与商汤居地及伐桀路线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1 -11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