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5): 115-12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5.016
胡大雷
HU Da-lei
摘要: 先秦时“贵古贱今”、“贵远贱近”为政治观念,孔子自称“好古”,诸子有“法古”与否之争,都是以“贱今”、“贱近”为对立面的;对“贵古贱今”的批判最终演变为“变法”政策。汉代尊经重儒,“贵古”有了文本形态,“贵古贱今”、“贵远贱近”成为社会观念,并延展到文学领域。桓谭、王充的“贵古贱今”批判,从纠正社会风气出发,批判文学鉴赏中的“贵古贱今”,为当代作家鼓吹;曹丕从张扬当代文学事业出发,批判“贵古贱今”而树“建安七子”为经典;葛洪的“贵古贱今”批判,从文采发展规律出发,宣扬文学的发展观。每个时代的“贵古贱今”批判,必定都推出其当代文学经典,各个时代的文学经典,构成文学史。此时,“贵古”、“贵远”以文学史形态取得合法、合理的地位。随着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钟嵘《诗品序》等著述中叙述甚或崇尚前代作品,“详远略近”成为规则。文学鉴赏的“贵古贱今”、“贵远贱近”问题,转化为是否“知文”、“知音”以对作品实事求是的理解的问题,文学发展也进入既继承传统“古之制裁”又开创“今之辞调”二者相辅相成的境地。
中图分类号:
[1] 鬼谷子[M].北京:中国书店,1985. [2] 何晏,邢昺.论语注疏[M] //阮元.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 孔颖达.礼记正义[M] //阮元.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 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5] 任继愈.老子今译[M].北京: 古籍出版社,1956. [6] 孙诒让.墨子间诂[M].上海:上海书店,1986. [7] 赵岐,孙奭.孟子注疏[M]//阮元.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 高亨.商君书注译[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 陈奇遒.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1]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 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影印胡刻本. [13]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4] 赵翼,王树民. 廿二史劄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6] 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7] 高诱.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6. [18] 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9] 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20] 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1]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2]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3] 曹旭.诗品集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4]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5]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6] 刘昼.刘子[M].袁孝政,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丛书集成初编》本. [27] 葛洪.西京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8]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9]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1] | 周苇风. 汉乐府《艳歌罗敷行》文体考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96-105. |
[2] | 齐清仙. 马融《广成颂》之用典及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106-116. |
[3] | 曲景毅, 王治田. 论《唐诗艳逸品》之版本与文献问题——兼谈其作为晚明商业出版物之特色[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20-29. |
[4] | 胡大雷.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0-146. |
[5] | 杜海军. 论石刻的文学研究状况与不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7-154. |
[6] | 力之. 襄阳“文选楼”与“高斋学士”所属辨证——关于一不难知的误说流行千年不止之思考及其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00-110. |
[7] | 刘锋.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1-117. |
[8] | 丁红旗. 论《文选》读习的兴盛在中唐时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18-127. |
[9] | 王琼. 奎章阁本六臣《文选·海赋》作者注辨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28-131. |
[10] | 周春艳. 《九辩》乃“汉人的作品”说驳议——兼论“用汉语词汇史鉴定古籍时代”之适用度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2-137. |
[11] | 张文东, 李乃龙. 学术述评之我见——读《〈文选〉研究百年述评》之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138-144. |
[12] | 于景祥,胡佩杰. 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公正对待六朝骈文的倾向——以杨慎、王文禄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2-76. |
[13] | 孟飞. 从“链体”结构看陆贽骈文的功能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77-85. |
[14] | 孙丽娜. 论元稹处理骈散关系的方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86-91. |
[15] | 丁楹. 文人入幕、干谒之风与南宋四六文的繁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92-99.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