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3): 98-10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3.016
欧阳修俊1, 张传燧2
OUYANG Xiu-jun1, ZHANG Chuan-sui2
摘要: 教育学跨界研究是指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某一现象、事物或问题的研究以获得关于该现象、事物或问题的整体的、融合的、认识的教育学研究新范型。具有跨领域研究素养与能力的研究者在遵循研究领域一致性原则和既要张扬又要坚守的双重逻辑下实现整合性生成是跨界研究的根本目的。教育科学的综合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知识的开放性是教育学跨界研究新范型得以形成的源动因。形成教育学跨界研究共识,组建教育学跨界研究团队,养成跨界思维,整合创新复合式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跨界研究的基本实施纲领。
中图分类号:
[1] 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 [美]J.T.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姜智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奥]埃尔温·薛定谔.自然与古希腊[M].颜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英]A.N.怀特海著,何钦译.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5]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6] Julie Thompson Klein. Crossing Boundaries: Knowled,Disciplinarities and Interdisciplinarities[M]. Virginia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96. [7] [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胡芳.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3(5):6. [9] 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1):11. [10] 鲁枢元.学科壁垒与学者情怀——写在文学的跨界研究出版之际[J].文艺理论研究,2011(4):55-56. [11]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2. [12] 张传燧.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审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64—68. [13] 张岂之,谢阳举.哲学与跨学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5-18. [14] Kuhn,T 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 [15] 徐继存.嵌入现实教学中的教学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2. [16]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 张应强.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兼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J].教育研究,2010(10):3-10. [18]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 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2. |
[1] | 国建文,苏德. 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基于文化敏感性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75-82.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