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5): 88-9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5.008
沈书生
SHEN Shu-sheng
摘要: 学习的行为与过程,会影响学习的结果。教育界对于学习行为的认识,往往与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关。当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且这种变化逐步趋于稳定以后,就会出现教育的“新常态”。为了顺应新常态,有必要重新构建新的学习生态。在新的学习生态体系中,与数字时代相对应的数字化存在,改变了现代学习关系,混合型的学习将会成为这一生态下的基本特征,因此,需要构建符合这一生态的学习空间。新的学习空间是一种适应性学习空间,这种适应性,既包括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需要的适应性学习支持,也包括在大量用户使用后学习空间自身适应性水平的提升。学习空间的适应性,不是追求对每一个个体的“个别适应”,而应当是一种“类适应”。在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习的非线性结构,注重学习的全空间属性,不断优化学习空间的适应性程度与层次。
中图分类号:
[1] Poornima Luthra, Sandy Mackenzie. 4 ways COVID-19 could change how we educate future generations[EB/OL].https://www.weforum.org/agenda/020/03/4-ways-covid-19-education-future-generations. [2] 教育部. 介绍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EB/OL].(2020-05-14)[2020-06-20]http://www.moe. gov.cn/fbh/live/2020/51987/yc/202005/t20200514_454109.html. [3] 马克·布朗,肖俊洪. 在线、混合和远程学习新常态:梅西大学经验[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27-35. [4] 陈先哲. 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双重转型[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3-11 (B05). [5] 陈先哲. 从“超常规”到“新常态”: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4):1-8. [6] 马廷奇.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3):6-10. [7] 祝智庭,孙妍妍.无缝学习:数字时代学习的新常态[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1):11-16. [8] 黄荣怀,汪燕,王欢欢,逯行,高博俊.未来教育之教学新形态:弹性教学与主动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3):3-14. [9] 沈书生.学习新生态:构建信息化学习力[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1):1-8. [10] 胡航,村上正行,董玉琦,李瑶.教育媒体研究未来趋势:促进学习者中心设计:第14届教育媒体国际大会(ICoME 2016)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6):11-17+38. [11] 吴忭, 顾小清. 通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途径: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保尔·科士纳[J]. 开放教育研究,2013(5):4-11. [12] 皮连生. 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3] 武法提. 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7):40-46. [14] 沈书生. 从教学结构到学习结构:智慧学习设计方法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8):99-104. [15] 沈书生. 学习空间的变迁与学习范式的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59-63+84. [16] Warren Kalbacker,连真然. 数字时代[J].世界科学,2018(12):10-12. [17] 吴放,邹泓.幼儿与成人依恋关系的特质和同伴交往能力的联系[J].心理学报,1995(4):434-441. [18] 沈书生,杨欢.构建学习力:教育技术实践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09(6):13-16. [19] 沈书生.学习新生态:构建信息化学习力[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1):1-8. [20] 魏正书.教学情境论[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9-34. [21] 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0(3):12-15. [22]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 [23] 阮滢.适应性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因材施教:访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4-6+11. [24] 边联,解月光.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中的双向适应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9-12. [25] 贾积有,马小强.适应性和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前沿:与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金书轲教授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6):1-5. [26] 陈佳琳,沈书生.基础教育适应性学习需求分析与学科应用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10(6):41-48. |
[1] | 桑新民. 后疫情时代:探究返璞归真的教育创新系统工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45-58. |
[2] | 吴晓林, 岳庆磊.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在线教学及其改进建议:以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59-68. |
[3] | 胡小勇, 易锡添. 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学在线教研的发展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69-77. |
[4] | 叶宝林. 开放大学教师教研共同体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97-104.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