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60 ›› Issue (3): 130-13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4.03.011
尹春杰1,2, 周信杉3, 高金岭2
YIN Chun-jie1,2, ZHOU Xin-shan3, Gao Jin-ling2
摘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教材应用已成为教学实践的内生变量,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历时性变迁中,教材从“纸质”走向“数字”的变化是制度创新、空间交叠及个体需求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出发,共享教学资源、重塑教学生态和立足教学实际三者相结合,共同构成对数字教材应用价值逻辑的综合性理解。但从现实来看,数字教材应用背后潜藏着技术依赖、场景固化和关系失衡的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教师要从外力与内生的整合、技术与价值的融合、关系与功能的聚合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寻数字教材应用的行动路向。
中图分类号: G436;G423.3
[1] 周启毅.数字教材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出版广角,2021(21):56-58. [2] 王志刚,沙沙.中小学数字教材: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资源[J].课程·教材·教法,2019(7):14-20. [3] 王正青,蒙有华,许佳.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办学条件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合格县的数据[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86-93,199. [4] 杨倩茹,胡志强.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15-21. [5] 王处辉.警惕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J].人民论坛,2020(Z1):126-129. [6] 王继新,张伟平.信息化助力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1-7. [7] 张刚要,李艺.教学媒体:由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J].中国电化教育,2017(4):17-23. [8] 黄荣怀.未来学习,要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N].光明日报,2022-04-05(6). [9] 王天平,闫君子.新课标下数字教材建设的逻辑、体系及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4):47-55. [10] 叶波,贺丽.数字教材的知识观念、形态及编制[J].课程·教材·教法,2021(3):38-44. [11] Davis E A,Miyake N. Explorations of scaffolding in complex classroom systems[J].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04(3):265-272. [12] 刘启迪.新时代我国统编教材的使用方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20(8):23-27. [13] 王天平,闫君子.数字时代的教材特征与开发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20(9):11-18. [14] 郭利强.数字时代的教材编制:技术伦理与风险规避[J].课程·教材·教法,2021(2):43-49. [15] 张丰.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价——破解“唯分数”“唯升学”问题的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9(12):6-12. [16] 吴永和,颜欢,陈宇晴.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的新型教材建设及其标准研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5):3-11,21. [17] 蒋薇.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出版广角,2013(11):30-32. [18] 牛瑞雪.我国数字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4(8):19-25. [19] 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40-42. [20] 汪琼,李文超.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实践误区与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12-17,43. [21] 石娟.数字教科书知识的使用限度与理性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20(7):26-31. [22] 阴露华,金生鈜.共同主体:后人类时代教育者的地位审思[J].现代大学教育,2022(3):46-56. [23] 赵云建,许明雪,赵梓明.信息化创新课堂的实践诊断与优化之道——基于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3(8):102-111,118. [24] 郭华.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7-115. [25] 王陆,李瑶.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透视下的教学现象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7(4):77-85. [26] 徐向梅. 构建开放共享的全球数字教育生态[N].经济日报,2023-03-07(13). [27]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M].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24. [28] 叶浩生.具身认知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8. |
[1] | 郑跃平, 梅宏, 吴晗睿. 基层政府数据治理缘何艰难?——基于多重堕距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2): 28-41. |
[2] | 吴卫红, 秦臻, 张爱美, 刘颖.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政府数字化治理对创新“提质增量”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2): 42-58. |
[3] | 容志, 吴磊, 李婕. 公共价值驱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两张网”运行的观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49-62. |
[4] | 王晓艳,邹丹杰,谷传华. 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主题为基本线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120-125. |
[5] | 宋锡同. 学科史梳理的新篇章——曹树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评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177-178.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