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5): 1-1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5.001
• 政治学研究 • 下一篇
张师伟
Zhang Shi-wei
摘要: 比较现代化研究的成果表明,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往往是其在现代化发展上脱颖而出的决定性要素,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的落后则必然成为其现代化发展中难以摆脱的沉重枷锁。作为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家,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地域性、阶层性等巨大落差,也可溯源于彼此在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之别。政治上的不平衡不充分,虽然根源于社会及经济的不平衡不充分,但又会反过来加重社会及经济等的不平衡不充分。当人们在新时代越来越自觉地创造自己历史的时候,政治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成了一个更加具有决定性的可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平衡充分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中图分类号:
[1] 徐晨光,黄象品,周敏.中国共产党90年自胜自强的成功之道——党不断提高自身先进性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7. [3] 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5] 王守稼.封建末世的积淀和萌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6]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包刚升.三重政治经济失衡与全球化的未来[J].探索与争鸣,2017(7). [8] 陈明胜.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区域不平衡性——基于苏南、苏北的比较分析[J].兰州学刊,2013(12). [9] 杨龙.我国政治资源的不平衡分布[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2). [10] 何存英.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不平衡之探析——以县乡人大制度框架内的政治参与为分析视角[J].新西部(下半月),2007(11). [11] 王楷模,等.政治学原理[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12] 魏志亮.极左思潮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3] 梁玉秋.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要启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4(4). [14] 李硕豪,陶威.历代状元地理分布解析——兼论高考分省定额制度的合理性与改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 [15] 鲁克亮,陈炜.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6). [16]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7] 费孝通.边区开发 包头篇[J].管理世界,1986(2). [18] 陈海.“温州模式”的源起[J].当代贵州,2018(12). [19] 黄卫平,郑超.经济特区的政治逻辑——献给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0(1). [20] 程开明.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偏向政策影响城乡差距的Panel Data证据[J].经济学家,2008(3). [21] 席婷婷.农村空心化现象: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6(10). [22] 谢冬水.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7(2). [23] 陈家刚,吴亚敏.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的一般性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简要考察[J].新疆社科论坛,2006(5). [24] 刘毅.强制性推行民主政治也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道路的启示[J].探索与争鸣,1988(2). [25]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6] 龙红飞.清末政治转型失败的原因探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4). [27] 左双文,刘少和.对《观察》周刊的再观察——兼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变化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关系[J].南京社会科学,1992(1). [2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9] 陈明明.民主制度化在于完善可操作化程序[N].社会科学报,2017-03-23. [30] 冯锋.实体民主、程序民主及其维度下的我国村委会选举[J].山东社会科学,2017(6). [31] 王锡锌.参与式治理与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活化——“一体多元”与国家微观民主的建设[J].法学杂志,2012(6). [32] 奚广庆.西主中附:政治学原理教学与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倾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33] 房宁.中国政治学研究应倡导管用的方法[N].北京日报,2017-11-06. [34] 方宏伟.普及政治学知识仍是21世纪中国政治学的重要任务[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5] 朱力宇.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依法治国”——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6] 韩志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2). [37] 张师伟.中国乡村社会多元治理的民主协商逻辑及其法律建构[J].法学杂志,2018(6). [38] 马良华.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和理论的创新突破[J].社会科学战线,2014(2). [39] 汪玉凯,高源.可控性政治改革是最佳选择——对话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N].人民论坛,2014(29). [40]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1] 杨雪冬,托马斯·海贝勒,舒耕德.地方政治的能动者:一个比较地方治理的分析路径[J].东南学术,2013(4). [42] 朱光磊.滞后与超越:中国地方政治发展总体观[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3] 赵光勇,李力东.基于有效治理的地方民主发展之道——杭州“民主促民生”战略的政治学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5). [44] 叶国文.地方政治:浙江发展的一种逻辑阐释[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2). [45] 葛洪义.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的关系[N].新华日报,2016-04-29(018). |
[1] | 原超. “政治势能”视阈下新时代议事协调机构的制度逻辑及职能优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41-50. |
[2] | 莫炳坤. 新时代社会平衡的辩证认识与实现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11-18. |
[3] | 武永江, 段少帅. 新时代导师语言艺术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88-95. |
[4] | 邓军, 陈国华.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源流与新时代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8-33. |
[5] |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40. |
[6] |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36. |
[7] |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41. |
[8] |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4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