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6): 1-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6.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下一篇

中国农村发展难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

韩喜平   

  1.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 收稿日期:2020-07-20 出版日期:2020-11-25 发布日期:2020-12-01
  • 作者简介:韩喜平(1965-),男,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价值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ZDA04);中宣部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Marxist Theore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n Xi-ping   

  1. 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 Received:2020-07-20 Online:2020-11-25 Published:2020-12-01

摘要: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首先是在农村突破的,中国农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农村问题不能用西方的理论和范式来解决,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整体性、人民性、发展性的优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农村问题。未来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范式指导下,加强理论研究,开辟理论新天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学术话语体系。

关键词: 农村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 乡村振兴, 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

Abstract: To address issues of rural area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omplex task over China's development.History tells that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first broke through in China’s rural areas as the national condition,in particular to a country that relied much on agriculture,renders the mission of copying western theories and paradigms to solve China’s rural issues unaccomplished.Accordingly,we need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Marxist characters in science,integrity,people and development.In other words,the Marxism approach bears the unity of theoretical logic in solving rural issues.We must,on the one hand,adhere to the basic standpoints,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Marxism,and one the other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open up new theoretical fields,thus constructing a rural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paradig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ssues of rural area, Marxist theory, rural revitalization, well-off society, poverty alleviation

中图分类号: 

  • B27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6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7.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5.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6]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8.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8-29.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69.
[11]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1.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61.
[1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1] 张克俊, 付宗平, 李雪.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政策关系二重性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20.
[2] 孙邦金,边春慧.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54-62.
[3] 李松有.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与超越——从权力与资源的关系视角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64-75.
[4] 陈水勇. 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48-52.
[5]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54.
[6] 谭培文, 吴全兰. 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研究——以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24-3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王雨辰.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 -9 .
[2] 贺东航, 贾秀飞. 作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政治势能”——贺东航教授访谈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0 -18 .
[3] 张克俊, 付宗平, 李雪.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政策关系二重性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 -20 .
[4] 熊易寒. 用户友好型政府:互联网如何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21 -32 .
[5] 杨雪锋, 谢凌. 论环境邻避风险韧性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33 -44 .
[6] 陈科霖. “应急管理碎片化”的成因及其消解——基于常规与应急两种治理机制的比较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45 -58 .
[7] 冉昊. 生态危机与生态治理:基于中西制度差异的比较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59 -69 .
[8] 冯朝睿, 张叶菁. 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基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多案例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0 -85 .
[9] 吴进进. 环境冲突与地方政府的协商民主制度化:基于省际听证文件数的实证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86 -102 .
[10] 贾根良.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与中西部大开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03 -113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