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6): 7-2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6.002
张克俊, 付宗平, 李雪
ZHANG Ke-jun, FU Zong-ping
摘要: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仅分析统一性而忽视差异性或者仅分析差异性而忽视统一性,都不利于实现这二者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一性决定了二者有效衔接的可能性和重点领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异质性决定了二者有效衔接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推进机制和建议,旨在加快形成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互动互融的良性格局,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乡村振兴质量。
中图分类号:
[1] 雷兴长.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4):83-91. [2] 叶敬忠,豆书龙.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1):20-28. [3] 李年俊.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贫困农村经济建设的困境和成因及路径选择[J].红河学院学报,2018(6):58-61. [4] 张琦.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人民论坛,2019(8):84-86. [5] 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6-23. [6]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8-14. [7] 左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20(1):7-10. [8] 沈茂英,杨程.乡村振兴战略的丘陵地区实践及其可持续性探究——来自西充县的调查[J].决策咨询,2018(2):6-11+16. [9] 朱启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连续性、继起性的县域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1):35-39. [10] 刘焕,秦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逻辑、现状和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20(1):155-157. [11] 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8(1):8-13. [12]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13] 白描.中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精准扶贫进展与前瞻研讨会缩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4):140-144. [14] 左婷,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2-27. [15] 张亚玲,李雪蕾,郭忠兴.统筹推进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149-155. [16] 丁栋虹,刘志彪.从人力资本到异质型人力资本[J].生产力研究,1999(3):8-10. |
[1] | 韩喜平. 中国农村发展难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6. |
[2] | 毕茜, 向桂芳, 刘志玉, 李萧言. 股权激励对创新行为的风险偏好异质性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14-128. |
[3] | 孙邦金,边春慧.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54-62. |
[4] | 李松有.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与超越——从权力与资源的关系视角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64-75. |
[5] |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54.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