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6): 21-3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6.003
熊易寒
XIONG Yi-han
摘要: 互联网技术同步实现了对社会的“赋权”与对政府的“赋能”,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的实现值得思考。基于上海的案例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不同阶段。在微博和业主论坛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崛起,成为基层政府不得不重视的社会力量;在微信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式微,基层政府通过政务公众号和微信群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网络技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基层政府由回应型政府向用户友好型政府转变,从注重诉求回应与公共协商转向注重需求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1] 郑跃平,黄博涵.“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移动政务的现状与未来[J].电子政务,2016(9):16-31. [2] 孟天广,郭凤林.大数据政治学:新信息时代的政治现象及其探析路径[J].国外理论动态,2015(1):46-56. [3] 韩志明,雷叶飞.技术治理的“变”与“常”——以南京市栖霞区“掌上云社区”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3-33. [4] Morozov,Evgeny.The Net Delusion:The Dark Side of Internet Freedom[M].New York,USA:Public Affairs,2011. [5] Mark Graham(马克·格雷厄姆),William H Dutton(威廉·H.达顿).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M].胡泳,徐嫩羽,于双燕,胡晓娅,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 Earl J,K Kimport.Digitally Enabled Social Change:Activism in the Internet Age[M].MIT Press,2011. [7] 曾繁旭,黄广生,刘黎明.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J].开放时代,2013(3):169-187. [8] 黄荣贵,桂勇.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5):1-28. [9] 孟天广,李锋.网络空间的政治互动: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性——基于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7-29. [10] 杨国斌.连线力:中国网民在行动[M].邓燕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1] 高鹏程,张思.网络利益表达媒介的属性及其逻辑转换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0-29. [12] 孟天广,张小劲.大数据驱动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理论框架与模式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8-25. [13] 熊易寒.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J].社会学研究,2012(6):77-100. [14] Yihan Xiong.Becoming a Good Citizen for a Better Life:Why does the Middle Class Prefer Negotiation over Rightful Resistance in Shanghai? [J].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18,19(2):313–331. [15] K Nahon,J Hemsley,S Walker,M Hussain.Fifteen minutes of fame:The power of blogs in the lifecycle of viral political information[J].Policy &Internet,2011,3(1):1-28. [16] Andrew G Walder,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 [17] 托马斯·海贝勒,舒耕德.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M].张文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8] 肖林.“ 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1(4):185-208. [19] 刘春荣.国家介入与邻里社会资本的生成[J].社会学研究,2007(2):60-79. [20] 桂勇.邻里政治: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J].社会,2007(6):102-126. [21] Benjamin Read.Roots of the State:Neighborhood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Networks in Beijing and Taipei [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22] 李辉.社会报酬与社区积极分子:上海S 新村楼组长群体研究[J].社会,2008(1):185-208. [23] 郭圣莉.加入核心团队:社区选举的合意机制及其运作基础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0(1):81-104. [24] Joseph R Mancuso.Why Not Create Opinion Leaders for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1969,33(3):20-25. [25] 吴军.浪潮之巅[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6] Tianguang Meng,Jennifer Pan,Ping Yang.Conditional receptivity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in China[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17,50 (4):231-239. [27] 谭海波,孟庆国,张楠.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政府运作机制研究:以J市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建设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5(6):73-98. |
[1] | 杨姗姗.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123-128. |
[2] | 王晓艳,邹丹杰,谷传华. 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主题为基本线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120-125. |
[3] | 宋锡同. 学科史梳理的新篇章——曹树明《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史论》评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177-178.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