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3): 64-7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3.007
王印红, 李莉
WANG Yin-hong, LI Li
摘要: 流动性社会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协同挑战,随着社会治理单元总体由“单位”向“社区”转变,“单位”在流动性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在减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新激活了“单位”的社会治理功能,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融入社会治理之中。经验事实表明,“单位”依然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维度,它具有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与自媒体优势,在本次重大突发性疫情防控中,为单位成员建构了双重认同和双重压力,对嵌入其中的社区防疫防控提供了物力支持和精神支持。“单位”对于增强风险意识、提升抗风险信心的作用不能低估。“单位”融入“社区制”的新样态适应了流动性社会背景下的治理需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之治。
中图分类号:
[1] 曹锦清,刘炳辉. 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J]. 东南学术,2016(6):1-16+246. [2] 曹现强. “大流动时代”给社会治理带来哪些新挑战[J]. 国家治理,2020(17):33-38. [3] 周雪光.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M].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7. [4] 周飞舟. 锦标赛体制[J]. 社会学研究,2009(3):54-77+244. [5] 周黎安. “官场+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J]. 社会,2018(2):1-45. [6]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5(6):73-89+243-244. [7] 李威利. 新单位制: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结构中的节点政治[J]. 学术月刊,2019(8):78-88. [8] 田毅鹏. 单位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J]. 江海学刊,2007(1):118-124. [9]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10] 曹锦清,陈中亚. 走出“理想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 [11] 容志. 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历史逻辑、辩证关系与实施路径[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4):49-58. [12] 李路路. 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10-16. [13] 李汉林. 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4] 竺乾威. 国家治理的三种机制及挑战[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3):4-12. [15] 雷鸣. “90后”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路径探析[J]. 新闻爱好者,2017(7):88-91. [16] Q高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疫情防控新闻实践队”[EB/OL]. (2020-02-05)[2021-02-26].http://news.ouc.edu.cn/2020/0205/c79a99280/page.htm. [17] 李佳薇. 重返枫桥: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社区信息治理刍议[J]. 云南社会科学,2020(3):179-185+189. [18] 容志,秦浩. 再组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整体网格”的运行逻辑及其启示[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6):66-77. [19] [德]贝克. 风险社会[M]. 何博闻,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0] Kasperson R E,Renn O,Slovic P,et al.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a conceptual Framework[J]. Risk Analysis,1988(2):177-187. [21] [美]斯科特·普劳斯. 决策与判断[M]. 施俊琦,王星,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2] Bandura A, Wood R .Effect of 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self-regulation of complex decision mak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5):805-814. [23] 张军,刘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 社区社会组织”模式服务效力及其反思[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3): 79-86. [24] 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4):46-65. [25] 芦恒. 以内生优势化解外部风险——“社区抗逆力”与衰落单位社区重建[J]. 社会科学,2017(6): 71-80. [26] 国家工信部:医疗物资供需矛盾突出,将动用中央储备[EB/OL].(2020-01-27)[2020-02-26].http://www.bjnews.com.cn/ finance/2020/01/27/680210.html. [27] 张霄艳,孙枫华,方鹏骞. 城市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基础作用与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5): 321-324. [28] 姜德卫,邱建国. 余暇运动的社会学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02(5):25-26. [29] 李威利. 空间单位化: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政党动员与空间治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6):184-190. |
[1] | 刘建军. 论中国社区精神[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22-42. |
[2] | 熊易寒, 曹一然. 空间再分配: 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54-66. |
[3]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4]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5] | 冯朝睿, 张叶菁. 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基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多案例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0-85. |
[6] | 谭旭运, 豆雪姣, 董洪杰. 社会阶层视角下民众获得感现状与提升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1-13. |
[7] | 陈咏媛, 韦庆旺. 流动性社会下文化自信的心理建设进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17-132. |
[8] | 韩志明, 雷叶飞. 技术治理的“变”与“常”——以南京市栖霞区“掌上云社区”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23-33. |
[9] | 凃耀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刻的信仰契约特性、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1-27. |
[10] | 李玉雄, 林春逸. 当代社会治理的伦理向度——再读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31-35. |
[11] | 褚添有. 社会治理机制:概念界说及其框架构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42-45. |
[12] | 马丹丹,王晟阳. 中国人类学从田野回访中复兴(1984-2003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49-5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